原创春雨医生
今年6月,结直肠癌被各大医学期刊连续点名3次,因为这些研究人员发现:不同国家的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都在显著增加,中国20岁~40岁的年轻人也不例外。虽然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这些研究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
真的真的真的不要忽略我们的结直肠了
尤其是结直肠癌(CRC)的预防。
CRC其实比你想象中的要高发
几乎所有CRC都是由息肉发展而来的,息肉会从结肠内壁开始逐渐增长变大,随着时间的增加演变成癌。
最重要的是,CRC早期症状几乎是隐匿性的,也就是没有任何表现,让你浑然不知,所以,一般发现也都是在中晚期了,这个时期表现为便血、腹痛或体重减轻等。
除了症状不怎么突出外,它还很高发。
图片来源:giphy
CRC在世界恶性肿瘤排行榜上位居第三,女性高发于男性,不仅如此,它还继发于肺癌、肝癌和胃癌之后,是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第4位的疾病。
根据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发患者约43万人,死亡病例约28万人。
而在CRC高发地区之一的美国,因为早年开展的筛查技术及减少接触高危因素手段,使得其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逐年下降,且发病率下降更明显。
这些数据警示着我国结直肠癌正在呈上升趋势
早期防治最有效的手段——筛查
加强CRC早期防治已成为各界共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进行早期筛查。
早发现,才能早处理,有效阻止CRC的发生和发展。
由于每个国家CRC发病率有所不同,因此每个国家建议筛查的年龄段也有所不一样。目前欧洲建议从50岁开始,年美国癌症协会把筛查年龄从年的50岁改到了45岁。
而我国《专家共识》则建议:将40岁~74岁的一般人群作为我国结直肠癌早诊筛查对象,城市人群为优先筛查对象。
图片来源:giphy
关于筛查方法,我国《专家共识》根据国情推荐了以下4种结直肠癌筛查技术:
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测,推荐筛查周期1年1次。
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推荐筛查周期3年1次或1年1次。
问卷评估风险,简单易行,最容易被群众所接受,无推荐周期,缺点是敏感性不高。
结直肠镜检查,它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手段。多用于无症状人群早诊筛查,推荐筛查周期为5~10年1次。
但如果你属于以下3种人群,需要提前筛查:
亲戚患有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
患有炎症性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有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
具体需要进行哪一种筛查,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判断来选择。
即便医生建议你做结直肠镜,不舒服也是避免不了的,但想一想,5~10年才一次,而且还能及早诊断疾病,其实也是挺划算的。
想要降低患病率,这样的生活方式少不了
下面这些点,其实还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些健康生活方式:比如保持低脂、高纤维、膳食蔬菜水果的饮食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面对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所以,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恰好是在这个筛查范围内,那就…去做个检查吧,防患于未然才是根本。
作者:阿纸
该中药半年引起4人死亡:用中药补身,医生有话提醒你
原创39健康网
近日,云南省卫健委在
结直肠癌已经成为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三的恶性肿瘤,日前第二届国际结直肠疾病高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十年间翻了近一番,而30岁以下青年人患者比例占到了15%。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得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富贵病,跟我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方式息息相关。据专家表述,年轻人患结直肠癌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环境因素次之。家族性结肠多发性腺瘤病、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的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而环境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经常吃高脂高热食物、生活不规律、抽烟嗜酒、有熬夜习惯的人患结直肠癌几率会大大增加。
最常见的直肠癌临床症状
肠梗阻症状:多发生于直肠癌的晚期,为癌肿堵塞肠腔所致。常先出现为低位不完全性梗阻,表现为腹胀与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当发展至完全性肠梗阻时,症状加剧。而左侧大肠癌有时可以急性完全性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
腹部肿块:直肠癌肿块质地坚硬,大小不等,表面呈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到后期则固定不移,合并继发感染时可有压痛。癌肿多见于右侧腹,是右侧大肠癌的表现之一,肿块位置的高低取决于癌肿的部位,盲肠、升结肠、结肠癌的肿块分别位于右下、右中、右上腹横结肠癌的肿块可在脐周扪到。腹部肿块提示为体积较大的息肉型癌肿或已有周围器官转移。
全身表现:可有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全身表现,乃因癌肿消耗、癌肿溃烂失血,以及感染、毒素吸收等所致。直肠癌晚期可出现恶液质及因肠癌局部或全身转移而出现的相应症状。通常左侧大肠癌以肠梗阻、便秘、腹泻、血便及黏液血便症状为明显,而右侧大肠癌则以贫血、消瘦等全负吞状,以及腹部肿块为明显。
出现哪些症状,年轻人就要警惕大肠癌?
大便习惯。改变形状规则的大便是一个人肠道健康的表现。大便突然变细、粪便有凹槽、附有粘液等,都是肠道出现异常的信号。
反复便血。饮食起居不规则的青年人也会出现便血现象,他们大多会自行诊断为痔疮,医院就诊。用药一周后,如果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又出现反复,医院就诊。
腹痛和腹块腹部隐痛往往容易被青年人忽视,他们大多会选择等其自行缓解,只有腹痛、腹胀很严重时,医院就诊,此时多伴有肠梗阻,病情已被延误。因此,长期腹痛腹胀反复发作者,尤其是在右下腹或左下腹摸到肿块,医院进行检查。
便秘和腹泻年轻人在生活中大都有过便秘和腹泻的经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用药后治疗效果不佳,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胃、肠道肿瘤的可能。
年轻人如何预防直肠癌的发生
重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避免熬夜通宵,否则会影响大肠及时排出有毒的物质,造成癌症的高发。
避免长期进食高脂食物,多进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大蒜、茶叶等天然抑癌食品,适当补充含维生素A、B12、C、D、E和叶酸的食物。
男子便秘查出肠癌!医生:早期肠癌有5个“警报”,早发现早治疗
晓飞讲健康
便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一种肠道症状,小至婴儿,大至老年人都会发生。一般认为,便秘的发生多与饮食不当,不良的排便习惯等其他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只要积极改变生活习惯就能轻松的缓解。但是如果长期的便秘不得缓解,有可能也是一些肠道疾病的表现。
58岁的衡阳男子老赵,便秘已经好几年了。今年年初,小区里有医生进社区义诊的活动,于是老赵去咨询了一下,医生听闻其症状医院进行肠镜检查。老赵检查后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肠镜检查显示结肠处有早期肿瘤,随即被收住入院进行切除手术,1个月后已经康复出院。
据专家介绍:肠癌是病程比较长的一种恶性疾病。一般从癌细胞发展为直径1厘米左右的肿瘤需七八年,再到出现临床症状需三五年,最后到晚期还需要三五年,“前10年里只要抓住早期信号,积极治疗预后非常良好”。
那么肠癌出现有什么信号呢?医生:早期肠癌有5个“警报”,能发现很幸运
1.排便习惯改变
本来大小便正常的人突然变得便频、腹泻或便秘,甚至有时是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就要当心肠癌的发生。
2.腹部胀痛
肠癌早期多半会伴有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梗阻。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发生的部位集中在中下腹部,而且是隐痛或者胀痛,另外,还会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3.食欲不振
右半结肠癌患者会表现食欲不振、有恶心、会呕吐。而且右半结肠癌患者会有缺铁性贫血,有疲倦、乏力、气短等相关症状。
4.肛门内肿块
约有90%以上直肠癌患者在初期被误诊为痔疮,主要是因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直肠癌与痔疮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因此肛门内出现肿块,医院就诊。
5.便血
痔疮和肠癌早期均会出现便血的情况,但注意肠癌出血,血和大便往往混在一起,出血较多,多为脓血,而痔疮一般是大便前后出血,出血量少,多为鲜血。并且痔疮一般不伴有其他症状。
因此出现以上五种症状的人,医院进行检查。据统计,我国大肠癌发病人数已较10年前增长了1倍之多。在中国恶性肿瘤中,大肠癌发病率迅猛上升至第3位,每年约37.6万人诊断为大肠癌,平均每天约人被确诊!而且确诊时多半是晚期,因此一方面要重视肠癌的早期信号,另一方面生活中应该做好预防。
预防肠癌,做好4件事,肠道健康不癌变!
1.管住嘴
肠癌高发,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因。经常是有辛辣刺激,或者是肥甘厚腻食物的人是肠癌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年轻的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2.补充粗纤维
人体每天摄取20-25克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肠癌的风险,也可以清扫肠道,调整肠道菌群环境,有效地缓解便秘。补充粗纤维可以多吃一些韭菜,卷心莱等。还尤其是冬季可以多吃萝卜之类的蔬菜,不仅可以让下气消积、促进消化、增强食欲。
3.迈开腿
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久而久之形成肠癌。
而每日定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素质,并且增加肠胃蠕动,从而缩短各种有害物质在人体肠道内的时间,进而预防各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肠癌。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