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爹娘养育我们不容易,只要父母健在,我们就要伺候好他们的每一天。”滨湖新区魏家屯镇常家宜子村常春玲、常俊娥姐妹俩,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年近古稀的植物人父母,用实际行动诉说着什么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受到村民们由衷尊敬和赞扬。
父母患病 四处求医
年,姐姐常春玲嫁到本村。年,妹妹常俊娥嫁到了三公里外的王家口村。出嫁以后,两人也经常回娘家探望父母。
年,姐妹俩发现父亲言语不清、头脑糊涂,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了小脑萎缩、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等病。先后在冀州、衡水、医院医治,但是父亲的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由说话颠三倒四到不言不语,由走路不稳到瘫痪卧床,最后只剩左手能动。多方治疗无效后,她俩只能把父亲安顿在家里。每天,常春玲劳作完都回娘家,帮助母亲照顾父亲。常俊娥也经常回娘家,清洗父亲拉尿的床单和被褥,并时常跟父亲说话,希望他能清醒过来。
年正月初二的晚上,母亲在照顾父亲时,突发脑溢血,一头栽在地上。第二天上午,常春玲推门门不开,叫人人不应,知道不好,赶紧从大门底下爬了进去。她拨开北屋窗户一看,电视、电灯都开着,母亲直挺挺地躺在当屋。常春玲翻窗进屋,抱住母亲失声痛哭。母亲气息微弱,浑身冰凉,只余胸口一丝温热。她赶紧叫人把母亲医院,并安排儿子在家照顾姥爷。常俊娥闻讯随即赶到。因为春节期间医护人员少,只能保守治疗,先输上液。待了一天,不见好转,姐妹俩心急如焚,就把医院。
因母亲曾经得过脑血栓,一直服着抗栓药物,医生不敢贸然进行手术。于是,医生在母亲头骨上打了孔,抽出了两大针管血。在重症监护室里观察了17天,母亲还是昏迷不醒。
医生说,如果开刀,母亲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果不开刀,会有生命危险。姐妹俩哭着说:“开刀吧,只要娘活着,就比什么都好。她有一口气在,哪怕是植物人,俺俩也愿意伺候着。”这时,她俩已经下定长期照顾母亲的决心。医生很快给母亲做了引流手术。术后,母亲能睁开眼了,虽然神志不清,但好在命保住了。姐妹俩衣不解带,在医院里守了母亲46个昼夜。最后医生说:“病人也就这样了,看你们也不富裕,还是回家养着吧。”在确保母亲没有生命危险后,她们才将母亲接回家里。
同心同德 守护床前
母亲刚出院的时候,不会咀嚼,也不太会咽。常春玲、常俊娥就熬面汤、稀饭,一勺勺儿地倒进母亲嘴里,慢慢地等着她咽下去。母亲一次就吃两三口,姐妹俩就喂多次。大概过了两个月,喂饭时,母亲知道张嘴了。看到母亲有这样大的进步,姐妹俩喜极而泣。后来,母亲会轻轻嚼、慢慢咽了,姐妹俩就擀点儿叶片面,煮烂糊了,或者磕个鸡蛋摊个软饼,再或者包些薄皮饺子,煮熟了再铲烂,一点点儿喂给母亲吃。
父亲比母亲更难喂饭。老人因小脑萎缩,时而清醒点,时而很迷糊。清醒时,他能嚼会咽,但往往喂几口就迷糊了,就把饭在嘴里含着,喊他也没什么反应。她俩就去喂母亲。等过一会儿,父亲又能嚼、咽了,就再回来喂父亲。姐妹俩喂两位老人一顿饭,常常需要一个多小时。上下两个半晌的时候,她们还再喂父母一些牛奶或者煮得很嫩的鸡蛋。
父母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姐妹俩估计谁要大小便了,就给谁放上便盆。可有时等半天又没了动静。姐妹俩见父母皮肤硌红了,心疼,就把便盆拿走,任父母在床上拉撒。为此,她俩做了一摞小褥子,准备了很多尿布。她们把尿布垫在小褥子上,放在父母身子底下,隔一会儿就看看,发现尿了就赶紧更换;发现大便了,就用温水给父母擦干净,把尿布扔了,拆洗小褥子。父母身上盖的被子、褥子,她俩经常拆了洗,洗了做,四五天一换。
姐妹俩怕父母躺得太久身上长褥疮,就经常给父母翻身、按摩,还买了有按摩作用的防褥疮气床垫。每天早晨,她俩都给母亲洗脸,顺带把母亲全身擦洗一遍。父亲体重90多公斤,腰椎间盘突出,腿脚没知觉。姐妹俩抬不动他,也不敢硬使劲儿,怕伤着他的腰,就给父亲局部擦洗。需要给父亲全身擦洗或者换大褥子的时候,姐妹俩就会把各自的丈夫喊来,把父亲抬起来。
日夜倒班 长年照顾
自从母亲生病后,姐妹俩就住到了父母家。父母需要长期有人陪护,而姐妹俩都有各自的家庭。见父母病情稳定后,她俩便商量,轮流伺候。常春玲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刚结婚、小儿子还上学,婆婆患脑血栓身体不好,拉扯着一大家子人。常俊娥有一个儿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上学,不用接送。因此,常俊娥提出白天她来照顾父母,晚上姐姐来守着父母。这样,常春玲白天可以外出打工、挣些钱贴补家用。
此后,姐妹俩昼夜倒班,伺候老人跟上班一样。常俊娥每天天一亮就来娘家,傍晚伺候老人吃了饭,再回婆家。常春玲说:“妹妹体谅我的难处,这些年多亏了她。”常春玲每天晚上住到娘家,每夜都起来好几回,查看父母的状况,更换被大小便弄脏的被褥。丈夫也常和她一起守护老人,帮着洗被褥,给老人擦洗。
她俩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这么多年,从没吵过架,也没红过脸。常俊娥的日子比姐姐过得宽裕些,给老人看病花钱,比姐姐出得多,从不要求平摊。
在村里,说到常春玲、常俊娥,村民们都赞不绝口。80多岁的邻居常玉桩说:“两位老人虽然躺了好几年,但气色还好。照顾老人一两天容易,照顾好多年,还照顾得这么好,可真不容易。这姐妹俩真是好闺女。两女婿也好着哩。”村党支部书记常广照说:“常家姐妹对两位老人照顾得相当到位,两女婿也相当不错。说到姐妹俩,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她们是全村人的榜样。”魏家屯镇党委副书记、帮扶责任人司方权说,每次到这家来看望老人,家里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异味儿。女儿忙里忙外地干活,一会儿喂父母喝水,一会儿给父母擦嘴。虽然老人也许听不懂女儿在说啥,但是女儿仍时常和老人交流。每当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魏家屯镇向各村宣传姐妹俩的典型事迹,积极弘扬优秀文化,塑造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年,常家两位老人被魏家屯镇政府纳入贫困户行列。此后,可以报销大部分药费,姐妹俩的担子减轻了不少。她俩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
姐妹俩说:“爹娘拉扯我们这么大不容易,伺候他们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尽百分之百的孝心把老人照顾好。”
来源:衡水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