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全国名老中医肛肠国医安阿玥教授肛肠疾


肛门是整个消化道的最末端,位于臀部正中线的会阴与尾骨之间。平常处于闭合状态,呈一前后纵裂,当排粪时张开呈圆形,直径约3厘米。

肛门与直肠之间是肛管,我们通常所说的“肛门”,其结构、功能在医学上实际指的是肛管。肛管长约3~4厘米,纵轴方向呈向后下倾斜。管壁主要由肌肉构成,如果严格划分,肛管则由五层结构组成,由里向外依次为皮肤粘膜层、粘膜下层、肛门内括约肌层、联合纵肌层、肛门外括约肌层。从立体角度看,可将这五层看作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5个套管,5个套管可以层层剥开,五层组织靠联合纵肌的肌纤维将其牢牢地固定在一起。皮肤粘膜层是人体体表的皮肤与体腔粘膜之间的一个过渡区,我们的嘴唇、鼻孔处也存在这样的过渡区,其特点是易破裂出血。粘膜下层主要是丰富的静脉丛,这些静脉丛扩张即形成痔疮。肛门内括约肌是一不随意肌,可控制排便和协助排便。联合纵肌层主要起固定肛管各层的作用,此外还可协助排便。肛门外括约肌是一层随意肌,可以自主控制排便。肛管在肛肠病学中占重要地位,约70%的肛肠病发生在这一部位,因此了解肛管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对我们预防肛肠病是十分重要的。

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位于骨盆内,长约12~15厘米,其纵轴方向呈向前下倾斜。直肠外观呈腰鼓状,两头小,中间大,中间大的部分称直肠壶腹部。直肠内壁上有三个半月形粘膜皱襞,及肛门分别为8、11、13厘米,有承托粪便的作用,防止粪便一下集中到直肠下部。直肠壁由四层组织构成,由里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内痔就发生在直肠下部的粘膜层。直肠粘膜松弛可引起排便困难。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肛管与直肠的连接,前面提到直肠和肛管的纵轴都不是垂直的,而是有一定倾斜,直肠是向前下倾斜,而肛管是向后下倾斜,这样二者连接处即构成一个角,这个角在医学上叫肛管直肠角,其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肛门闭合和排便。角越大,说明肛管和直肠越接近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对肛管闭合不利,便稀时就不易控制,因此临床上在行肛肠手术时应避免改变这个角;相反,角过小,说明肛管直肠连接处的弯度过大,对排便越不利,造成排便困难,这时我们又需要通过手术来改变这个角,使弯度变小。临床有一种出口梗阻性便秘,叫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就是因耻骨直肠肌痉挛使这一弯度过大,引起排便困难,治疗是通过切断或部分切断耻骨直肠肌就可治。直肠癌手术时,由于肛门全部被切除,肛管直肠角完全消失,就需要通过将直肠下拉,并人为给他做一个角,以起到控制大便失禁的作用。从肠腔内看,肛管直肠交接处有一明显标志,在距肛门缘约4厘米处有一锯齿状线,医学上叫齿线。齿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我们常说的内痔、外痔,就是以齿线为界,来划分的;肛瘘和肛周脓肿的内口有80%位于齿线处。对于齿线上下发生的疾病,临床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从解剖上看,齿线上是肠粘膜,齿线下是皮肤。此外,齿线上下的血管、淋巴、神经来源都不一样。齿线附近还是排便感受器分布的部位,若手术造成这一部位的过度损伤,将会造成排便感觉障碍,引起排便困难。添加







































白癜风怎么样治疗
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30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