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问诊3


问二便

二便的临床表现可反映饮食物的消化情况及水液代谢情况。

问诊项目:排便次数及时间,二便量、色、质及气味,排便时伴随症状。

(一)问大便

健康人一般每日或隔日大便一次,排便通畅,成形不燥,内无脓血、粘液和未消化食物等。

排便异常主要有便次异常,便质异常,排便感异常。

1.便次异常

(1)便秘

①临床表现:大便燥结,排出困难,便次减少,甚则多日不便。

②临床意义

病人高热便秘,腹满胀痛,属实热证。

病人大便秘结,面色苍白,喜热饮,属冷秘。

病人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属阴虚。

久病,老年或产后便秘,多属气液两亏。

(2)泄泻

①临床表现: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②临床意义

病人纳少腹胀,腹部隐痛,大便溏泄,属脾虚。

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则腰膝酸冷,属肾阳虚。

病人脘闷嗳腐,腹痛泄泻,泻后痛减,属伤食。

病人情志抑郁,腹痛外泻,泻后腹痛减,属肝郁乘脾。

2.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

临床表现:大便质稀,含存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临床意义:多见于脾虚或肾虚泄泻。

(2)溏结不调

临床表现:大便时干时稀。

临床意义:见于肝郁乘脾。若大便先干后溏,多属脾虚。

(3)脓血便

临床表现:大便中央有脓血粘液。

临床意义:痢疾。

(4)黑便与血便

临床表现:便黑如油是远血,便血鲜红是近血。

临床意义:远血主脾胃虚寒或湿毒,近血主大肠湿热或为风热。

3.排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

临床表现: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

临床意义:属大肠湿热,见于暑泻。

(2)排便不爽

临床表现:腹痛而排便不畅。

临床意义:多属肝郁乘脾,便溏如黄糜揭下不爽,是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机传导不畅。

(3)里急后重

临床表现: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

临床意义:见于痢疾,是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4)滑泻失禁:久泻不愈,大便不能控制,滑出不禁。

临床意义:属脾肾阳虚,肛门失约。

(5)肛门气坠:肛门有下坠感,甚则脱肛。

临床意义:属脾虚中气下陷。

(二)问小便

健康成人在一般情况下,日间排尿3~5次,夜间0~1次,每昼夜排尿量约~毫升。小便的尿量,尿次和排尿感异常,主要有下列情况:尿量异常,尿次异常和排尿感异常。

1.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

临床表现:病人小便清长量多,畏寒喜暖,口渴,多饮,消瘦。

临床意义:多属虚寒证,亦见于消渴病。

(2)尿量减少

临床表现:小便短赤量少,尿少浮肿。

临床意义:多属实热证,或汗、吐、下后伤津所致。亦可见水肿病,由肺脾肾脏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

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小便短赤,频数急迫,小便澄清,频数失禁,夜尿增多,小便清长。

临床意义:可见于下焦湿热,腑脏气化不利所致的淋证,或因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亦多见于老年人及肾病后期,因肾阳亏虚,膀胱失约所致。

(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一般统称为“癃闭”。

临床意义:癃闭,因湿热蕴结,或瘀血,结石阻塞者多属实证。因年老气虚,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者,多属虚证。

3.排尿感异常

(1)小便涩痛:排尿不畅,且伴有急迫,疼痛,灼热感。

临床意义:见于淋证,多由湿热蕴结膀胱,使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2)余沥不尽:排尿后小便点滴不禁。

临床意义:见于老年人,属肾气不固。

(3)小便失禁:病人神志清醒时,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遗。

临床意义:多属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若病人神志昏迷而小便自遗,则病属危重。

(4)遗尿:睡时不自主排尿。

临床意义:属肾气不足,膀胱虚衰。

问妇女

问诊内容:月经,带下,妊娠和产育。

(一)问月经

月经:初期年龄为13~15岁,周期为28天左右,持续时间为3~5天。经色正红无块,经质不稀不稠。绝经期年龄约在49岁左右,问诊须询问末次月经日期。

月经异常包括: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经闭和崩漏。

1.月经不调

(1)临床表现

①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8~9天以上。

②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8~9天以上。

③月经前后不定期:月经前后不定,差错在8~9天以上者,又称为月经衍期。

(2)临床意义

①月经先期,多因邪热迫血妄行所致。或因气虚不能摄血而成。

②月经后期,属血虚,是血少经血不能按时满溢所致。属寒经,是由感寒经血凝滞,不能按时而下所致。

③月经前后不定期,属气郁,是因情志郁结,肝失调达,气机逆乱所致。属脾肾虚损,因脾肾虚衰,冲任失调所致。

2.行经腹痛

(1)临床表现

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阵发性下腹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伴随月经呈周期性发作。

(2)临床意义

经前小应胀痛,行经后痛减,属实证,多因气滞血瘀所致。

经后小腹隐痛,属虚证,多因气血不足或肾虚,胞络失养所致。

行经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属寒证,是因寒凝经脉,胞络收引拘急所致。

3.经闭

(1)临床表现

女子发育成熟后,月经应来不来,或曾来而中断,闭止在三个月以上。

(2)临床意义

多由血瘀,肝气郁结,虚劳等病引起。

4.崩漏

(1)临床表现

月经忽然大下不止谓之“经崩”,长期淋漓不断为“经漏”,“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

(2)临床意义

多属热证,或冲任损伤,或中气下陷,脾虚不能统血所致。

(二)问带下

在正常情况下,妇女可有少量白带分泌,若带下量多,淋漓不断,或带质改变,或有臭味,即为带下病。白带可呈以下几种颜色的异常:白带,黄带和赤带。

1.临床表现

(1)白带,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无臭味。

(2)黄带,带下色黄,量多,质粘稠,味臭秽。

(3)赤带:带下色红粘稠,或赤白相间,微有臭味。

2.临床意义

(1)白带,同寒湿,是脾虚不运寒湿下注所致。

(2)黄带,属湿热,是由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所致。

(3)赤带,多因情志不好,肝郁化热,损伤胞络所致。

若绝经期后仍见赤带淋漓不断,可能由癌变引起,应及早诊治,以防延误病情。

(三)问妊娠

1.临床表现

(1)妊娠恶阻:妊娠妇女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甚则反复呕吐不能进食。

(2)胎动不安:妊娠后小腹部下坠疼痛,腰部酸痛,或兼见漏红。

2.临床意义

(1)妊娠恶阻是因胃气素虚,妊娠后冲脉气盛上冲,胃失和降所致。或因肝部化火,肝火犯胃所致。亦可因痰浊上逆,胃失和降引起。

(2)胎动不安为堕胎或小产先兆,多为肾虚不能顾护冲任所致,或为气血亏虚不能养胎所致,亦可因外伤,损伤冲任所致。

(四)问产后

1.临床表现

(1)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性恶露淋漓不断,持续二十天以上。

(2)产后发热:产后发热持续不退,甚则壮热。

2.临床意义

(1)产后恶露不绝,可由气虚、血热、血瘀等原因引起。

(2)产后发热,可由感受外邪,火邪内盛,阴虚生热等因引起。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预防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大概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8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