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 上皮型大便失禁 > 妇产快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
当前位置: 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 上皮型大便失禁 > 妇产快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包括一组因盆腔支持结构缺陷、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肛门失禁、慢性盆腔疼痛为常见问题。
一、尿失禁
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将尿失禁(urinaryincontinence,UI)定义为任何非自愿的尿液漏出。由于在临床医师、流行病学家及患者之间对UI的定义存在差异,缺乏一致性,限制了流行病学调查的精确性和一致性,另外,对不同人群的调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问卷形式也导致了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UI的患病率波动在6%-72%之间。挪威大型EPINCONT研究对-年间名20岁以上乡村居民症状的问卷调查表明,25%有不自主溢尿症状,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是UI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亚洲地区部分学者对中国台湾名20岁以上社区女性用布里斯托问卷进行入户调查,UI患病率为53.1%,其中SUI的患病率为18%。日本对名65岁以上社区老人入户调查表明,UI患病率为10%。
(一)不同类型的UI的患病率
UI的患病率在不同类型中有差异。Hunskaar等通过邮寄问卷(制订问卷,包括13个问题,如是否有咳嗽、大笑时漏尿等)对欧洲4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名成年家庭女性进行问卷调查,表明SUI在西班牙人中患病率最低(23%),在法国、德国、英国患病率分别为44%、41%和42%。在美国,SUI患病率为12%-25%,急迫性尿失禁(urgeurinaryincontinence,UUI)患病率为1.6%-9.9%,混合型尿失禁(mixedurinaryincontinence,MUI)患病率为9%-17%。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的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年)结果显示:UI、SUI、UUI和MUI患病率分别是30.9%、18.9%、2.6%和9.4%;其中SUI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女性UI构成比的61%。
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各型尿失禁的患病率也有差异。朱兰等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成年UI患病率为38.5%(/),SUI、UUI和MUI的患病率分别为22.9%(/)、2.8%(/)和12.4%(/)。随着年龄的增长,MUI患病率明显增加。厦门社区中UI患病率为38.78%(/),其中SUI患病率23.52%(/),MUI患病率10.72%(/),UUI患病率3.91%(/),其他类型尿失禁患病率0.64%(22/)。
(二)不同种族的UI患病率
UI患病率可能与种族有关。Nygaard调查发现在西班牙裔、非西班牙裔白人、非西班牙裔黑人和其他种族中UI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而Dooley的调查研究发现白种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SUI患病率是黑种人的2倍。黑种人UUI患病率为11%,而白种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UUI患病率仅有7.5%。Thom等专门评估了UI患病率在种族和族裔群体中的差异,患病率最高的为西班牙裔妇女,约为36%,其余依次为白种人(30%)、黑种人(25%)和亚裔美国人(19%)。在Fenner的研究中,白种人与黑种人SUI患病率分别为39.2%和25%,而UUI患病率在白种人和黑种人中分别为11%和23.8%。
(三)不同年龄的UI的患病率
UI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Nygaard报道在美国40-59岁妇女UI患病率为17.2%,80岁以上UI患病率为31.7%。Thom等回顾性综合分析21项研究显示老年妇女发生任何类型UI平均患病率为34%,生育年龄妇女UI平均患病率为25%,SUI是年轻妇女中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而UUI和MUI在老年妇女中常见。
(四)不同严重程度的UI的患病率
Sandvik严重指数(Sandvikseverityindex)包括漏尿的频率和每次漏尿的量,Melville利用Sandvik严重指数评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研究结果提示轻度尿失禁的患病率为9%,中度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5%,而重度的尿失禁患病率为18%。在中国,王建六等对北京郊区妇女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UI患病率为35.3%(67/例),以轻度尿失禁为主(占82.1%),UI合并子宫脱垂占31.3%,合并阴道前壁膨出为59.7%,合并阴道后壁膨出为44.8%。
UI严重程度也表现为对妇女生活质量的困扰,许多妇女即使不存在尿失禁症状,但下尿路的其他症状如尿频也严重影响着她们的生活质量。3个多中心研究发现,下尿路症状患病率约为59.2%-76.3%,而在人群中UI的患病率为9.3%-14.8%。
(五)不同定义的UI的患病率
Nygaard等将UI定义为至少每周或每月漏尿,呈明显滴状漏出者。结果显示在美国20岁以上妇女人群中UI的患病率为15.7%。而Dooley等将UI定义为过去12个月内发生过漏尿者,其结果提示UI的患病率高达49.6%,Waetjen等在相同的中年妇女人群中将UI分别定义为每月至少一次和每周至少一次漏尿,结果显示UI的患病率从46.7%下降到15.3%。因此,UI定义的不确定,影响了UI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二、盆腔器官脱垂
ICS将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定义为由于盆底组织退化、创伤、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某些疾病引起损伤、张力减低导致盆底支持功能减弱,使女性生殖器官和相邻脏器向下移位,包括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阴道穹隆脱垂和子宫脱垂,可伴有膀胱膨出、肠膨出和肠疝。近年来,有关POP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根据妇科检查结果或仅根据患者的症状定义脱垂,而综合考虑客观及主观症状定义脱垂并做流行病学的研究很少。
妇女健康协会(Women’sHealthInitiative,WHI)以妇科检查的结果评估POP发生及程度,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美国50-79岁的妇女发生Ⅰ-Ⅲ度POP的患病率为41.1%,膀胱膨出的患病率为24.6%-34.4%,直肠膨出的患病率为12.9%-18.6%。两项研究采用临床常用的脱垂定义即脱垂到达或超过处女膜缘及使用POP-Q评分评估脱垂程度进行美国中西部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在4年的随访中发现脱垂的患病率在23.5%至49.4%之间。这些研究都没有考虑患者的主观症状。另外有些研究以患者症状评估脱垂,常用的问题是“您能见到外阴有东西脱出或感觉到阴道下坠感吗?”基于对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在美国有脱垂症状妇女的患病率为2.9%-5.7%,研究也发现尿路梗阻症状和阴道有膨出物是脱垂相关的常见症状。
Walker等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POP的平均患病率为19.7%,国内王建六等调查了北京郊区例妇女中POP患病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子宫脱垂49例(25.8%)、阴道前壁膨出79例(41.6%)、阴道后壁膨出61例(32.1%)。宋岩峰等在对厦门社区成年有性生活史的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本市社区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为22.07%(/),调查例普通妇科门诊发现阴道脱垂患病率为25.9%,但以脱垂为就诊原因的仅4.9%。以上各研究中均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POP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三、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analHncontmence,AI)包括非自愿的气体、黏液、液体或固体粪便从肛门排出。跟其他盆底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一样,肛门失禁的流行病学结果高度依赖研究者对肛门失禁定义的范围。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只包括了粪失禁(fecalincontinence,FI),而不包括排气失禁。
由于不同研究者对粪失禁的定义不同,在美国不同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示妇女粪失禁的患病率在2.2%-24%之间。来自失禁的生殖风险研究(reproductiverisksofincontinencestudyatkaiser,RRISK)显示:粪失禁的总的患病率为24%,其中少于每月一次粪失禁的患病率为19%,每月都有发生粪失禁的发生率为3%,至少一周发生一次粪失禁的患病率为2%,每天都有发生粪失禁的患病率少于1%。在这个研究中,肛门失禁总的发生率为71%,其中40%的患者有粪失禁合并排气失禁。Whitehead的研究表明,美国妇女中液体大便失禁的患病率为6.4%,固体大便失禁的患病率为2%,黏液性大便失禁的患病率约为3%。在国内宋岩峰等学者调查结果显示厦门社区中,女性粪失禁的患病率为1.27%(44/)。
四、膀胱疼痛综合征
膀胱疼痛综合征(bladderpainfulsyndrome)是基于尿频、尿急、膀胱或盆底疼痛的临床诊断。ICS将膀胱疼痛综合征定义为“一种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疼痛,并伴随其他症状,如白天和夜间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同时除外泌尿系感染和其他病理病变”。另外,ICS仍然保留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cystitis)的诊断,主要指“有典型的膀胱镜下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否则,应诊断为“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因不同文献对膀胱疼痛综合征定义的严格程度不同,其患病率也不一致。国外统计资料显示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目前美国已确诊的患者有-例,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0岁。美国护士健康研究(nurseshealthstudy,NHS)的两项研究(NHS-1与NHS-2)显示: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52/10万人与67/10万人,确诊年龄54.4岁与35.8岁,确诊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3年和7.1年。Leppilahti等依据O’Leary-Sant得分及膀胱镜检查结果研究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患病率,结果在/至/之间。Parsons等根据盆腔疼痛症状及问卷调查方式诊断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结果提示其患病率约为22%。儿童期膀胱有问题的人群成年后患病率为正常人群的10倍;以往有泌尿系感染病史的人群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国内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但在Warren的研究中表明,以前被诊断为间质性膀胱炎或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患者,只有66%达到ICS的标准。
五、膀胱过度活动
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bladder,OAB)是一种综合征,主要包括尿急,伴有或不伴有尿失禁,通常还有尿频和夜尿增多。随着老年人的不断增多,OAB患者的数目也在不断上升。OAB在妇女中的患病率约为7.7%-31.3%,其中美国妇女中自种人OAB的患病率约为17%,加拿大妇女白种人的患病率约为21%,欧洲妇女中的患病率约为13%-17%,台湾妇女中的患病率为16%-19%,中国妇女的患病率约为8%,日本妇女的患病率约为11%,伊朗妇女的患病率约为18.2%。在Milsom的研究中发现欧洲妇女中有OAB症状的患者约为17.4%,其中14%有尿频,9%有尿急,6%有UI,有65%OAB患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Stewart在研究国家膀胱过度活动评估项目(NationalOver-activeBladderEvaluation,NOBLE)中发现,OAB在美国妇女中的患病率为16.9%,其中干性OAB及湿性OAB的患病率分别为7.6%和9.3%。妇女干性OAB的患病率在44岁时达到高峰,而湿性OAB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王驭良等对北京市西城、海淀、石景山及昌平区各3个社区≥18岁的名女性进行排尿情况的King健康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年龄18-90(43±12)岁,发现OAB总患病率为4.7%(/),18岁~、30岁~、40岁~、50岁~、60岁~及≥7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2.2%、2.1%、4.7%、7.9%、9.8%及9.1%,城区患病率为2.0%,郊区为8.1%。
综上所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由于不同的研究资料中研究人群、研究方法及诊断标准的不同,导致统计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为实现流行病学资料的可靠性需进一步完善各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及评估标准。
文章选自:《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中册
最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
有偿征稿,需原创文章,投稿邮箱:editor
yapot.cn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