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亵、低贱、创伤文/哈尔·福斯特编者语:回顾一下历史就会知道,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艺术有一种“低贱”的倾向,尤其是在装置和行为艺术方面——在消极的、破碎的状态中塑造身体,直至今天,空虚感甚至都成了那个时代艺术圈酝酿出的标志。年在惠特尼美术馆,由“独立学习项目”的学生们策划了展览“被厌弃的艺术”,距今更近的年,“新美术馆”举行了“纽约”展(如果说我们的怀旧视野日益狭窄,这就是症状之一)。而在同一时期,可以看见,在北京和上海正在发生与之呼应的事情:90年代的前五年,用身体作为媒介的行为艺术在北京近郊甚嚣尘上;后五年,身体这个媒介的生物特性被重新强调(而不仅仅是在其人文概念上)。以下的文字是我们首次发表理论家、历史学家哈尔·福斯特的文章《淫亵、低贱、创伤》的摘要。这篇发表于年的文章颇具开创性:作者把辛迪·舍曼和麦克·凯利当作重点案例进行考察,第一次对这种类型的创作进行了精神分析和社会根源的追述。在参照“后感性”和“酚苯乙烯”等90年代末展览的同时,阅读此文,就会发现它在中国新自由主义生命政治来临之际,为全球化的艺术史提供了思路。(文:岳鸿飞)赵亮,《关系》,年,摄影,×厘米当代艺术及其理论,甚者包括当代小说及电影,对现实的理解出现了一种总体性转变:不再把现实看作一种再现的结果,而是认识到现实是一道创伤的裂口。
......
相当多的当代艺术都肩负着一个古老的使命:抗拒拉康在“镜像阶段”理论使用的“凝视”这一概念背后的权力关系,糅合那些违逆现实的虚构与符号。似乎希望在一种荣耀(或恐惧)之中,让“凝视”背后的关系显影,使无形的“凝视者”出场,令现实中的权力关系现身,或至少唤起另一种崇高感。所以,很多当代艺术攻击的不仅仅是图像本身,更是要毁掉“凝视”关系中起着阻隔作用的屏幕,或至少暗示屏幕已毁。自80年代后现代主义艺术所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昆明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