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这里是“环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了带给大家更贴心的健康服务
了解更多关于健康的知识
环山社区卫生将推出系列科普为您详细解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
一般发生在肛门外的脱出有哪些疾病呢?
二期以上内痔
直肠息肉
直肠粘膜脱垂
肛管外翻等
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下
四种主要类型之一的——内痔脱出
Q1
什么是内痔脱出?
内痔临床上最多见,位于齿状线上方,表面为直肠黏膜所覆盖,常见于右前、右后和左侧。根据内痔的脱出程度,将内痔分为四期。
内痔一期
一期: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多自行停止,无肛内肿物脱出,肛门镜检:齿状线上方黏膜隆起,表面色淡红。
内痔二期
二期:常有便血,色鲜红,排便时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还纳,肛门镜检:齿状线上黏膜隆起,充血明显,色暗红。
内痔三期
三期:偶有便血,便后或久站、久行、咳嗽、劳累、负重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还位,需用手辅助还纳,肛门镜检:齿状线上黏膜隆起、充血,色暗红,表面多有纤维化。
内痔四期
四期:肛内肿物脱出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脱出,发生绞窄、嵌顿,疼痛剧烈。
Q2
四种主要类型之二的——直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大肠息肉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
Q3
四种主要类型之三的——直肠粘膜脱垂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黏膜下移,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直肠脱垂多发生于儿童和中老年女性。儿童直肠脱垂多为黏膜脱垂,通常5岁前可自愈。如直肠反复脱出可导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并有引发直肠溃疡、出血、狭窄和坏死的危险,需手术治疗。
四种主要类型之四的——肛门外翻
肛门外翻又被称为直肠脱垂或者脱肛,主要是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轻者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久病症逐步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出。如果脱出时间稍长,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患者会出现肿胀疼痛,体温升高,排尿不畅,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疼痛等严重症状。
鉴别诊断
1.诊断直肠脱垂诊断不难,根据病史,嘱患者蹲下做排便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
2.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以便血为主或脱出肛外,息肉多带蒂,粉红色,呈球形或乳头状,质软,可活动。
3.内痔脱出呈菜花状,虽多发但分界明显,黏膜暗红色隆起,常伴间歇性便血,而直肠脱出物呈圆锥状,黏膜同心圆排列,黏膜粉红色,少有出血。
4.肛管外翻大便后肛门部有物脱出,肛管外翻时肛门部突起一圈,突起物表面是皮肤,而直肠脱出时表面为粉红的黏膜。
我中心肛肠科于年成立。肛肠科经历20多年完善和发展,在传统方法上结合先进微创技术治疗各类痔疮、肛裂、肛瘘、直肠脱垂、直肠粘膜前突等肛肠疾病,尤其对重度环状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有独到诊疗效果。年创建“肛肠无痛病房”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康复。年肛瘘、混合痔实行定额结算政策,属于职工医疗保险的,个人不负担;属于居民医疗保险的,个人仅负担20%。
环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fd/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