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5月ldquo承德好人rdquo


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749244.html
年5月承德好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时代精神,中共承德市委宣传部、承德市文明办开展“承德好人”月度评选活动。滦平县文明办通过广泛征集、严格把关、重点选拔,积极选树身边榜样,持续发扬好人精神。年5月,我县徐秋凤、罗秀华、于海青成功入选“承德好人”榜,现将好人事迹予以发布:

用爱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滦平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徐秋凤

 徐秋凤,女,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滦平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她自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40多年来,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时刻像对待家人一样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得到了省、市、县相关领导和滦平社会各界的好评。曾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师”市级“劳动模范”、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市级“文明诚信先进个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临危受命,打造一个“爱心之家”年春,时任滦平镇中心校小学副校长的徐秋凤临危受命,出任刚刚成立的特教学校校长。面对特殊教育这个全新的领域,徐秋凤有些不知所措,但她没有退缩,毅然走上了特殊教育这个新的工作岗位。学校刚成立时,只有一名教师和两名工作人员,学校内满是杂草,平房漏雨、顶棚坍塌等问题层出不穷,徐秋凤一方面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支持下协调关系,筹措资金,修缮校舍,另一方面找到相关技术人员帮忙从山里刨来各种花草苗木对学校进行绿化、美化,并通过外联亲自去北京松榆里幼儿园拉回了课桌椅、橱柜、地毯、玩具等必备用品。年9月,占地平方米的特教学校正式开学了,徐校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她迈出了为孩子们建立“爱心之家”目的的第一步。

以身作则,培养一支“妈妈队伍”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常有年轻教师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情绪,这时徐秋凤校长都会及时和老师谈心,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一起研究教学方法,积极树立特教教师特有的高大形象。她常说“特教教师是在为每一个残疾孩子创造生存的机会,是在为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家庭减少痛苦和负担,是在为创建和谐社会奉献着别人无法替代的劳动。”徐校长带领特教全体老师,通过理论学习、参观考察、家访调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使教师都像妈妈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学生病了,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家中,到医院陪学生;智力有残疾的学生出去玩弄脏了衣服,老师一边为他清洗身上的污物,一边把从自己家中拿来的衣物给他换上;夜里的值班教师替这个盖好被子、叫那个起来上厕所,从没一句怨言,孩子的家长们都说,这些老师就是一群“妈妈队伍”。

舍弃小家,筑起一面“守护高墙”从担任校长的第一天起,徐秋凤就成为了家里的“绝情户”,没有陪伴大孩子的高考,没有接送小儿子上下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多少次孩子想见妈妈,徐秋凤只能忍住难过,安抚孩子。为了尽量让更多的特殊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带领工作人员,吃住在乡镇,历经三个多月,走访了全县多个自然村,将全县所有的残疾孩子带出乡下,走进学堂。徐校长发现,这些孩子有的父母多重残疾,家庭生活十分艰难;有的父母在外工作,将孩子留给年迈的老人;有的是从小聪明伶俐,一场车祸让他忘记了原来的一切;面对一个个特殊的家庭,徐秋凤不知流过多少眼泪,她下决心一定要让他们和所有的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快乐成长。特教学校每天一到晚上就乱成了一锅粥,有的哭叫、有的打闹、有的要回家,有的必须教师陪着,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徐秋凤校长在学校里待了无数个通宵,陪孩子们住在学校,直到孩子们都睡着了,她才同值班教师们坐在椅子上打个盹休息一下。一次,学校的一名医院,徐秋凤校长没有陪伴刚刚做完开颅手术的丈夫和许久未见的小儿子,而是同教师们一起,一直陪患病的学生到晚上11点多钟,直到学生的病情得到缓解才安心,当学医院知道这些后,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经过徐校长和教师团队的多年经营,滦平县特殊教育学校从仅有3名工作人员和40名学生的小学校成长为26名师资和余名学生的大家庭,徐秋凤校长是平凡的,平凡的有如一滴水,融入沙里看不见;但她同她的老师们奉献的爱,确是伟大的,伟大的有如高耸的山峰,为那些特殊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用一生相伴至亲

滦平县邓厂满族乡高窝铺村村民罗秀华

 罗秀华,女,年7月出生,滦平县邓厂满族乡高窝铺村村民。她的家是一个普通的建档立卡家庭,上有年迈的公公、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儿子、女儿,多年来,罗秀华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农村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点滴小事践行孝。从成立家庭的那天起,罗秀华就将一片孝心倾注在老人饮食起居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上,她注重老人的饮食,注意营养合理搭配。每天一大早就到乡里的早市为公公购买新鲜的牛奶或者羊奶,从未间断。对于老人的日常饮食,她也很讲究。几乎每天都有肉、蛋、奶,根据时令,让老人每天吃一至两次新鲜水果;婆婆喜欢吃坚果,但咬不动,她买来粉碎机,粉碎之后给婆婆;每天夜里起来两次给公公倒水喝;多年来,她都是亲自给老人理发、搓澡、剪指甲,换洗衣服床单,让老人干干净净的,每天都有好心情。在公公生病时,她给公公讲笑话,哄老人开心,尽量减少老人心理上的痛苦。

关爱老人展现孝。年,当时正值全家刚刚脱贫出列之际,凭借扶贫技能培训中学到的手艺,罗秀正准备随丈夫一起到密云务工,然而天有不测,婆婆缪秀英突然被查出患上了宫颈癌。她决定继续留在家中照顾婆婆。随着老人病情加重,稀饭也难以下咽,她只好每餐变着花样给人蒸米糊、煮馄饨、煮烂面条给婆婆吃,更难办的是老人大小便失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尿湿弄脏了,多的时候一天要换7、8条裤子,但她总是毫无怨言。她一直说,“老人这辈子不容易,老来遭受病痛折磨,当晚辈的没有理由不好好照照顾老人,一定要让婆婆幸福快乐地走完最后的人生。她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婆婆和公公的高度肯定:“娶个好儿媳,亲闺女也比不上”,婆婆去世时,最后的话竟是夸奖自己的好儿媳。

倾其所有诠释孝。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公公的房子因意外失火,得到消息的罗秀华顾不上穿好衣服,第一时间冲进卧室内,一边扑火一边将年迈多病的公公高百顺搀扶出室外,自己却身上多处被烧伤烫伤。面对满脸是灰、满身伤痕的儿媳妇,公公心疼的大哭,不断埋怨自己不小心,但罗秀华却并没在意自己的伤痛,反而开心的说:“人没事就万幸,正好借此机会给公公再建个新房子住。”她这么说,也这么做。自己也年过半百,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金,她一分也没剩,为了让公公住上新房,安度晚年,她东拼西凑,筹措资金翻盖新房,目前房屋已经在施工中了。罗秀华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

在罗秀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

坚守检测一线做好健康防疫卫士

医院ICU主管护师于海青

 于海青,女,年5月出生,医院ICU主管护师。她有着9年脑外科、11年ICU工作经历,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和较高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年1月7日,医院照顾父亲的她,接到了支援石家庄的紧急通知,第一时间让正在外地工作的丈夫回来照顾父亲,更顾不上正在读高中课业压力大需要随时疏导的女儿,自己积极报名,主动请战奔赴石家庄。一到石家庄就立即就投入到紧张的核酸检测培训、采样工作,在连续工作的21天中,她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除了需要完成采样等业务工作,作为领队,她还负责与栾城及滦平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所有队员平安、健康,确保检测所需物资充沛、人员有序、采样有效,在她的带领和管理下,整个支援队伍充满了服从大局、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正能量,为顺利完成检测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紧张的工作,她时刻不忘传承南丁格尔精神,20日,她和同事唐艳娇及时为心脏骤停的老人进行心肺复苏,帮助老人平安度过了救护车来前的等待期,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和机会。

疫情面前,她临危不惧,迎难而上,舍小家顾大家,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守护了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是这场战“疫”中最美的逆行者。

来源:承德文明网

编辑:郭颖杨艳莹

审核:陶乐辉

投稿-

投稿邮箱:lpxwm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89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