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百日冲刺复习计划中诊5辨证相关


当归不归

时光如梭催人老,转眼日子就不保。

六月十九技能来,八月二十上机考。

加油吧,铁子们~~~

中医诊断学今日计划

八、八纲辨证

九、病因辨证

十、气血津液辨证

——《考点绝杀》38-41页

(中医诊断学作为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分值上,更体现在内外妇儿针灸的辨证上)

重点提要

8

八纲辨证

1.表里

(1)表证: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内脏证候不明显;

(2)半表半里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3)里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脏腑证候为主,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于里证范畴。

2.寒热

(1)寒证:寒+冷痛+喜暖+不渴+蜷卧+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润脉紧迟等;

(2)热+赤+喜冷+口渴+烦躁+液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3.虚实

(1)虚证:畏寒,得衣近火则减;久病;喜按;脉无力;

(2)实证:恶寒,添衣加被不减;新病;拒按;脉有力。

4.阴阳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阴证:里证、虚证、寒证。

5.证候相兼(没有矛盾):表实寒证

6.证候错杂(至少一对矛盾):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

7.证候转化: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8.证候真假:

(1)寒热真假:真出现在内部、中心(胸腹冷热最关键);假表现在四肢末端、外部。真热假寒(阳盛格阴)、真寒假热(阴盛格阳)。

(2)虚实真假: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9

病因辨证

(助理不考)

1.喜证: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   

2.怒证:烦躁多怒,胸胁胀闷,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甚至呕血、发狂、昏厥。   

3.悲证:善悲喜哭,精神沮丧,面色惨淡,神疲乏力;甚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意志消沉。

4.恐证:恐惧不安,常欲闭户独处;暴病则二便失禁;久病则骨瘦痿厥,滑精遗尿。   

5.忧证:情志抑郁,闷闷不乐,善叹息,胸闷脘痞,干咳少痰,消瘦,神疲乏力。

6.思证:表情淡漠,神思恍惚,食少纳呆,胸闷脘痞,腹胀便溏,甚者心悸失眠。

10

气血津液辨证

1.气虚证:气短懒言,体倦乏力,舌淡脉虚,自汗,动则加重   

2.气陷证:气虚+脘腹坠胀,大便稀溏。或内脏下垂、脱肛、阴挺

3.气不固证:气虚+自汗、流涎不止;遗尿,大便失禁;妇女崩漏,滑胎;男子遗精、早泄

4.气脱证:呼吸微弱,汗出不止,口开目合,神识朦胧,二便失禁,面色苍白,脉微。

5.气滞证:胀痛、窜痛、攻痛,部位不固定,或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脉弦。

6.气逆证:(肺)咳嗽频作,呼吸喘促;(胃)呃逆、嗳气,或呕吐、呕血;(肝)头痛、眩晕,甚至昏厥、咯血。

7.气闭证:突然发生势急、症重之昏厥,或内脏绞痛,或二便闭塞,呼吸气粗,声高,脉沉弦有力等。

8.血虚证:面色、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健忘,手足发麻,脉细无力。   

9.血瘀证:刺痛、痛久拒按、固定不移、夜间痛甚,肿块,出血色紫暗或夹血块,肌肤甲错,舌紫暗,有瘀斑斑点,脉细涩或结、代。

10.痰饮——饮停胃肠。脘腹痞胀,呕吐清涎,胃中振水音,肠间水声辘辘

11.悬饮——饮停胸胁。胸胁饱满,胀痛,咳嗽,转侧则痛增,脉弦

12.支饮——饮停心肺。胸闷心悸,气短不能平卧

13.溢饮——饮溢四肢。肢体沉重,酸痛,或浮肿,小便不利

声明:知识都是老祖宗的,但根据考试要求做原创整理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请不要恶意转载,谢谢,如有需要可联系我们,注明来源~

历史文章

中基1

中基2

中基3

中基4

中基5

中药1

中药2

中药3

中药4

中药5

中药6

方剂1

方剂2

方剂3

方剂4

方剂5

中诊1

中诊2

中诊3

中诊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89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