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一步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或功能异常,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表现为:尿失禁、大便失禁、便秘和盆腔器官脱垂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有:妊娠、分娩损伤、长期的腹压升高(如便秘或慢性咳嗽)、肥胖、雌激素缺乏、盆底手术和神经损伤等。妇科手术是指针对妇科各种疾病进行的盆腔手术,手术相关的盆底损伤可引起相应的盆底功能障碍。
解剖学认为:盆底的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构成盆底的支持系统,承载着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处于正常位置的重任。所以,无论这些支撑系统哪一个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子宫切除术后,破坏了盆底的解剖结构和神经支配,导致盆腔脏器的脱垂,影响大小便功能。同时,女性在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加重了盆底功能障碍,故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的锻炼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子宫切除术对神经组织的损伤:支配盆腔器官的神经,分成很多分支,松散的分布于盆腔器官的表面,伴行的还有给脏器提供营养物质的血管,在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损伤和解剖位置的移位。全子宫切除术及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在切断支撑子宫的韧带时,均可不同程度的导致神经损伤,术后可能导致尿失禁或小便无法自行排出,肠道功能紊乱,如: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失禁等不适。恶性肿瘤施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需要切除的范围更大,包括:阴道、宫颈、宫体、盆底支持组织以及盆腔淋巴结,对神经的破坏更加严重。极少数患者因阴道切除超过上1/3,有一定程度的性功能障碍。
妇科修复手术包括盆底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修复手术,术后有部分病人表现为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包括:尿急、排尿时间延长、排尿困难或尿不尽感等。尤其是体型高大、重体力劳动者、慢性肺部疾病者。
减少子宫切除术或盆底修复性手术并发症,要求严把手术适应症,术者要有娴熟的手术技巧。据临床统计,腹腔镜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倡导腹腔镜微创手术。另一方面,术后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子宫切除术或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以及盆底修复性手术后,在术后3-4天,尽早进行盆底功能障碍的评估,主要采用经阴道(或直肠)电极进行无创、无痛苦的肌电检测技术,结合国际通用的Glazer评估,评估女性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和损伤肌纤维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采取主动或半主动的模拟生物电进行盆底肌电刺激,以及结合多媒体生物反馈训练进行盆底康复训练,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肌肉神经,增加盆底肌肉的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这种真正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能够使绝大多数的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得到缓解或治愈。真正使患者在手术解除妇科疾病带来痛苦的同时,减少或杜绝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来源:医院盆底和生殖内分泌科
优家康
想了解更多?
“优家康”是玺诺王为协助中国6亿妇女主导家庭健康而精心研发的移动应用程序,是玺诺王网约家康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应用致力于协助妇女大众找到自己喜爱的网约医生、获得安全有效的家康服务和家康产品,帮助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从而轻松主导家庭健康。
长按,识别图中北京白斑病医院白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xm/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