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宝宝屁股痛儿童常见肛门6疾病


婴幼儿常见的肛门疾病多由排便不顺所引起,此乃婴幼儿的排便习惯与成人不同,成人因为肛门括约肌已经发展成熟,可依靠自身意志力控制排便时机与力道,但婴幼儿则基于肛门括约肌尚未发展成熟,无法自我控制排便,以1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都是依靠直肠反射,也就是一边吸收营养,一边消化与排便。

2岁半以下的婴幼儿,依饮食习惯的不同,排便情形也不尽相同,以主食为母奶的婴儿而言,因为母奶易吸收、好消化,解出的粪便会比较少,大多呈软糊状,排便不顺情形较少;若主食为配方奶,因为成分不一,比母奶不易消化,粪便有时会较硬或软糊,再加上有固定摄取固体副食品的婴幼儿,更容易结出较硬的粪便,当宝宝排便不顺畅,就会排斥排便,进而导致便祕问题。2岁半起,因为肛门括约肌逐渐发展成熟,能控制排便的方式及时机,因此,父母多会于此时训练孩子自己排便。然而,由于幼儿已逐渐与成人吃相同的食物,粪便也多为固体状,如厕时会产生不适感,若纤维质或水分摄取不足,粪便就容易变硬,导致排便不顺和疼痛,造成孩子抗拒排便,时间久了便会造成便祕、肛裂、痔疮等状况。

想要预防肛门疾病,应从饮食及清洁两方面着手。以饮食为例,孩子开始接触副食品时,就应适度给予蔬菜、水果等纤维质食物,并且多补充水分和运动,刺激肠胃蠕动,以帮助排便。此外,尽量避免过于刺激或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腹泻,造成反覆排便,刺激肛门而引起发炎,甚至受伤。事实上,均衡饮食是预防便祕最好的方法,若孩子有偏食习惯或不吃蔬果,父母可尝试给予益生菌,增加肠胃道的好菌,助于排便。至于清洁方面,平时必须做好适度的清洁工作,一旦有排尿、排便的情形,应立即更换尿布,而清洁屁股时,清水洗净后再以卫生纸轻拍,尽量少用湿纸巾,因为所含的香料成分会刺激肛门与屁股周围的肌肤。此外,平时亦应穿着透气、舒适的内裤和外裤,保持下半身通风,以免提供适合霉菌滋生的环境,造成肛门口发炎,引起不适感。

1、肛裂

肛裂最常发生的位置是肛门口,朝12点钟或6点钟方向垂直裂开约0.5~1公分,若从肛门口观察,可以清楚看见撕裂的伤口,且在排便后用卫生纸擦拭时,会发现卫生纸上面有血迹。肛裂多由便祕所引起,因为幼儿皮肤薄嫩且脆弱,加上解便时不懂得如何出力,容易过度用力而造成裂伤,于是排便就会疼痛,粪便也会带有血丝。林汉斌研究员解释,由于肛裂会疼痛的关系,导致幼儿排斥上厕所,长期下来,粪便都堆积在肚子里,容易造成慢性便祕。慢性便祕的孩子通常粪便都比较硬,若父母又要求孩子必须排出粪便,便容易加剧肛裂的情形,形成恶性循环。

治疗方法

为了解决肛裂问题,医师通常会开立软便剂,先解决当务之急,使粪便软化,再要求父母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多给予蔬菜、水果等纤维质食物,并且多喝水,帮助排便。

预防之道

孩子出现肛裂情形,通常与便祕有关,平时除了多摄取纤维质的食物之外,也要多补充水分、增加运动量,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若便祕情形依然没有改善,肛裂情形也同样严重,医师就会进行开刀手术,使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变小,并放松肛门口,让孩子能顺利排便。

2、痔疮

幼儿的痔疮通常是慢性便祕所引起。由于便祕会造成肛门附近的静脉血管无法正常扩张,导致静脉曲张,进而形成痔疮。痔疮可分为内痔与外痔,内痔长在肛门里,外痔则在肛门外。

治疗方式

若痔疮症状较轻微,医师会开立痔疮软膏,使血管能够顺畅且缩回去;若症状严重,则会开刀将异常病变的血管切除。

预防之道

想要预防痔疮发生,父母应协助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3岁以下的孩子,由于活动力、吸收状况、饮食大不相同,建议父母不妨从出生后就每天记录排便情形,只要规律就属正常。不过,孩子3岁开始,应养成每天排便1次的频率,平时也该多喝水、多摄取富含纤维质的食物,使粪便能顺利排出。

此外,父母也可以让孩子采以温水坐浴法,透过温水来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一天2~3次,每次大约10分钟,预防痔疮的发生。

3、脱肛

脱肛好发于2~3岁的幼儿,是指直肠黏膜从肛门跑出来,发生原因包括身体组织还没生长完成、骨盆底肌的肌肉松弛、肛门附近的括约肌与提肛肌功能较弱,使整个骨盆底的支撑力不足,导致直肠与周围组织脱离,跑出于肛门外,形成脱肛状况。当然,若幼儿腹压太高(例如:哭闹、长期咳嗽、肠胃炎、上厕所时间过长或用力过度等),有时也会使直肠被压出体外,导致脱肛。

治疗方法

若症状轻微,通常会慢慢自行痊愈;若症状严重,父母可用手轻轻将直肠黏膜往肛门口推回去,避免肠道黏膜受到体外的摩擦,导致感染而坏死。

预防之道

父母平时应注意孩子的情绪与作息,避免孩子用力哭闹、过度咳嗽,解便时亦应控制在5分钟内解决,以免时间一久而形成脱肛。

4、肛门脓疡

肛门脓疡分成浅层脓疡与深层脓疡两种,浅层脓疡是因为婴幼儿罹患尿布疹后,屁股的皮肤破皮而遭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深层脓疡则为肛门腺体受到粪便压迫或受到细菌感染而导致。

原则上,肛门脓疡的症状为肛门周围长出红色秃状、类似青春痘的疹子,摸起来热热的、烫烫的,且会有疼痛感,当大人触摸这些疹子时,孩子常因感到不舒服而闪躲。

治疗方法

肛门脓疡形成后,经过一段时间就自行破掉,流出脓液,轻微者会自然痊愈,严重者则需要实施切开引流术,将脓引流干净,并开立抗生素治疗发炎症状。

预防之道

想要预防肛门脓疡,平时必须做好适度的清洁工作,一旦孩子有排便,应尽快帮他换尿布,平时亦应穿着透气舒适的内裤和外裤,避免引起感染。此外,清理肛门口时,不要把肛门口的黏液完全清除,这些黏液可用来保护肛门口,让肛门维持一定的湿润,才不致过度干燥而感到不适。此外,也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度刺激或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腹泻,导致经常反覆排便与清理,时间一久就会造成肛门黏膜受损,引起感染。

5、肛门廔管

肛门廔管指的是屁股表层出现一个管子,并且与直肠相通,通常可在屁股皮肤上摸到这条通道。肛门廔管是肛门脓疡所导致,透过脓疡,向内在直肠肛门腺体处形成出口,向外在肛门周围皮肤处形成另一个出口,这两个出口透过肛门廔管相连,会一直有粪便或分泌物从屁股皮肤的孔洞流出。另一种较罕见的原因则是先天性无肛症,这与胚胎的发育和基因有关,林汉斌研究员进一步解释,先天性无肛症就是先天性肛门闭锁,属于新生儿急症,当孩子一出生,医师会先测量孩子的肛温,若电子体温计无法插入肛门,代表孩子患有先天性无肛症。至于造成先天性无肛症的原因,与胚胎发育不全有关,通常孕妈咪在怀孕2个月左右,胚胎便会分化出直肠与肛门,若没有发育完全,便会造成无肛症。事实上,与胚胎发育不全相关的疾病,不只有肛门廔管,还可能包括直肠膀胱廔管、直肠尿道廔管、前庭廔管、会阴廔管等。

对于有先天性无肛症的孩子,医师会先照X光,检查直肠与肛门的相对位置,判断廔管的位置是属于低位或高位,若为低位者,显示直肠发育位置较低,可直接做肛门成型术;若为高位者,则必须做暂时性人工肛门,待孩子年纪较大时,小儿外科医师再评估做肛门成型术的时机。此外,肛门廔管可能伴随其他相关联的疾病,例如:脊椎、心脏、食道气管廔管、肾脏与肢体的多重畸形等。

治疗方法

孩子有肛门廔管时,必须开刀治疗,医师会经由外口向内口将整个廔管切开,让内外的开口自然愈合。

预防之道

由于肛门廔管的形成大多与肛门脓疡发炎时间过久有关,因此,一旦屁股周围有肛门脓疡,就必须进行治疗,平时也应做好清洁工作,以免肛门周围的皮肤发炎。

6、肛门骚痒

肛门骚痒的症状多为感染处发炎、红肿,形成原因包括粪便刺激、霉菌感染、湿疹、过敏、清洁不周或太频繁的清洁。林汉斌研究员补充,早期造成肛门骚痒的原因还有蛲虫感染,但近年来台湾卫生和饮食习惯的进步,感染情形已大幅减少。

治疗方式

若孩子出现肛门骚痒情形,医师会先找出病因,再开立对应的药膏,通常数天后即可痊愈。

预防之道

爸妈平时应维持孩子肛门口适度的清洁,并且勤换尿布,不要穿太过紧身或闷热的裤子,以免流汗、肮脏或过于干燥而引起霉菌滋生或搔痒。

来源:《妈咪宝贝》.8期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xm/19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