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母亲卧病12年,她弑母后把刀捅向自己养老


白癜风精准疗效 http://m.39.net/pf/a_4570037.html

作者

水木君

来源

水木君说

ID

shuimujunshuo

年春天的一个夜晚,藤崎早苗在桌上放了一封遗书:

我已到极限了,终于能和妈妈一起到天堂自在地生活了。

她服下安眠药,向躺在床上12年的母亲低语:

我们一起解脱吧,对不起。

她关了灯,注视了母亲10多分钟,才把刀刺进她的胸口,4下。

紧接着,她往自己腹部也扎了数下。

这时,早苗的前男友来看她,急忙叫来救护车。

结果,母亲不治身亡,她活了下来。

亲属们很震惊,早苗为何要杀了已经照顾了12年的母亲?

毕竟,没有人敢质疑半分早苗对母亲的孝顺。

卧床12年,老人家身上没有一块褥疮,临走时,浑身也干干净净。足见女儿多年的尽心尽力。

但越是一丝不苟,早苗就越是心力交瘁。

每天4点起床,给母亲换尿布、吸痰,每隔1小时为母亲翻身,一直忙到晚上10点才能得到喘息。

这十多年,早苗几乎没有肆意睡过一次好觉。平日里,她也不敢离家太久,朋友渐渐疏远,男朋友也离自己而去。

这一系列沉重的代价,最终让她彻底崩溃。

时间回到12年前,母亲发生车祸,一连昏迷了几十天,醒来后,身体无法动弹,也发不出声音。父亲建议,把母亲送到护理机构。但早苗却执意反对:

“医院的看护不可能用心照顾的,我想让她永远在我们身边。”

早苗决定,要在家永远照顾母亲。

那时她还年轻,不懂得“永远”二字意味着什么。

10年后,她变得越来越焦虑,身心的煎熬,让她想要逃离这个世界,又放不下母亲。

她一心觉得,除了选择死亡,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

日本NHK电视台曾对有看护经验的人做过一个调查问卷:

是否有过“想对看护对象下手?”或“想和对方一起死?”的想法。

结果,近四分之一的人回答“有”“常有”。

早苗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

更是大概率事件。

不幸的是,“看护杀人”的现象,并不局限于日本。

隔海相望的我们,也逃不出这一魔咒。

豆瓣上有个小组,叫“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里面有7万名成员在抱团取暖。

其中,有不少扎心帖子:

“有什么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吗?”

“单亲独生真的不忍远行。”

“不敢让自己有事,不敢让父母失独。”

林小宅的经历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她刚读大一时,本是天高任鸟飞的年纪,父亲却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生活急转直下,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囚鸟”。

父亲像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小孩,思维也变得单线条。

不管身处何方,哪怕是众目睽睽之下,只要便意袭来,他直接就当着别人的面脱下裤子。

这让林小宅感到十分羞耻。

回到家,父亲吃完饭便一地狼藉。上完厕所,林小宅就要去刷洗马桶。

曾经,父亲是他的天,如今,角色倒转。

图源:极昼工作室

一天,父亲下楼取报纸时走丢了。

她很慌张,也很无措,到处寻找父亲的踪迹。

忽然,一个念头钻出脑袋,吓了她一跳。

要是真走丢了,是不是以后就可以不用照顾他了?

林小宅找到父亲时,发现他像个惊慌失措的乞丐,浑身脏乱。

那时,她很想抽自己一嘴巴。

当自私的情绪消退,更大的困难接踵而至。

她人生里的所有选择,都得围绕同一个问题:

方不方便照顾父亲?

不敢去外地读书,不敢去远方闯荡……她有数不清的“不敢”。

父亲的牵绊,使她放弃了生活中的许多可能。

知乎上有个问题,“怎么看待‘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

有个答主说出了“孝子”的无奈:

“一天需要二十四小时有人在身边,我们没有了社交,再也无法放松,也没有了娱乐。一个人长时间没有社交还会压抑会崩溃,更何况还身负照顾病人的重担。她们的智商和孩子一样,但却远没有孩子好照顾。”

答主的奶奶行动不便,又常常大小便失禁,把排泄物粘得到处都是。

她气呼呼地把房间收拾干净,叫奶奶下次别这样了,但根本无济于事。

她爱奶奶,同时也心生怨恨。

她忽然明白,自己常年在外求学,照顾奶奶的时间很短。

可父母呢?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更可怕的是,即使再怎么悉心照顾,老人的身体也只会越来越差。不像小孩,会逐渐变得独立、省心,带来数不尽的快乐。相反,这是一件没有盼头的劳作,一点点耗尽子女对生活的激情。

年10月2日,云南发生了一起凶杀案。

不同寻常的是,案件中充斥着矛盾的字眼:

孝子、中秋、弑父。

41岁的常正才,是邻里公认的孝子,照顾父亲时任劳任怨,几乎不会有争吵。

悲剧发生后,他的嫂子很震惊:“谁都想不到,他会做这种事。”

但悲剧早有苗头。

常正才身有残疾,又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常年头疼,干活不利索,慢慢变成了老光棍。

他做过很多努力,却没能熬出头。

他养牛、耕作、捡破烂,但扭转不了现状。

年,父亲患上了“瘦死病”,无法正常进食。此后,又经常酗酒,暴瘦得像骷髅。

还三番几次说丧气话:死后不用办丧事了,把他背上山就行。

眼见父亲深受病痛折磨,常正才也不堪重负。

中秋夜,他以“为减少病痛给父亲带来的折磨”为由,将其勒死。

接着,又把尸体装进事先准备好的棺材里。

他对外宣称,父亲是醉酒跌死的。

这是一个拙劣的谎言。

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事实:这位老人被儿子亲手杀死了。

从“孝子”到“凶手”,仅有一步之遥,一念之差。

我们爱父母,更愿意悉心照顾他们直至安然离世,但这其中的艰辛和要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中的更大。

任何人都有力有不逮的时候,尤其是这一代的年轻人,远离家乡,事业繁重。

养老、孝道,在这个时代可能需要重新定义。

传统的孝道,很难再完美解决现有的困局。

有人本想送老人进养老院,却又恐被流言蜚语所伤。

可事实上,子女亲历亲为,日夜照顾,在这种长期的重担下,两代人的相处很难有一个好的结局,甚至还很有可能是场悲剧。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得不提前思考养老的新方向。

1.未雨绸缪

如果没有意外,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父母,老后成为子女的一项重任。

“养儿防老”或许可靠,但在未来,子女未必受得了。

不如自己趁早做好准备。

保持锻炼,及早储蓄、平滑消费。首先,从现在开始,好好锻炼身体,少生病,不让自己受罪,不给家人添事,保持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应对养老危机的第一步。同时,还要在年轻的时候开辟多种收入来源,每月固定存下一笔钱用作养老的储蓄,确保专款专用。在家庭财务规划上,应注重平滑消费,将消费和收入统筹到一生中去计算,到底赚够多少钱才能覆盖我们退休后的支出。

2.借助外力

有数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2.53亿。年时,60岁以上失能老人则超过万。

简而言之,每6位老人中,就有1位失能老人。

老有所依,不仅仅是子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

另外,社会的发展,也在养老模式上有一些未雨绸缪的新策略。

有一种养老项目,叫“时间银行”。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接单”充当志愿者,服务时间存入系统中,等到你年老时,可以兑换自己需要的各种服务,自给自足。

年,北京还启动了一个项目,叫“喘息服务”。这项服务由政府买单,让专业机构暂时照料老人。给长期照顾父母的子女“放个假”,喘口气。由于是短期的照料,时间灵活,不存在排不上队的情况。

图源:新京报

当一些实实在在的养老服务能推而广之,布局到更广泛的地区,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参与到这些养老服务中去。

相信老有所养,也将能成为切实可触摸的现实。

人就像一根芦苇,虽然脆弱,但只要一个喘息的机会,就可以恢复过来。

如何创造这个机会,不能全凭子女的努力。毕竟,压在他们头上的“山”实在太多。

谁也不知道,哪个会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护工作不是子女人生的全部。

在尽孝之时,他们应该有余力维持原本的社交、工作和兴趣,保持对未来的热忱。

这才是避免“看护杀人”类似悲剧发生的唯一途径。

点个“在看”,愿天下老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作者:水木君。来源:水木君说(ID:shuimujunshuo),书可医愚,我是才华水木君,带你读好书,赏美文。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读者》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89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