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辨证论治,四诊指的就是:望闻问切。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所望之神、色、形、态的变化,所闻之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所问之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所切之脉象就像我们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望闻问切为了什么?中医看病,其实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在哪?其实看病就归结为两个字“诊”和“治”两个过程,诊又分为“望闻问切”四个步骤。中医的另外一部重要典籍《难经》有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就说明了中医的四种诊法和中医境界。当然很多时候,一个医生并不能只能靠望,或只靠闻,只靠问,只靠切脉来看病,一般都会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综合来看。望诊望诊,这种诊断非常重要,也许,患一些浅病的病人,病人脸上的气色改变很少,不容易看出,但一些重病,例如肿瘤,或者肝胆部位病变,脾胃疾病,心脏的各类疾病,都会在气色和皮肤上出现各种很明显的变化,这些一看就可以看得出来。望诊还能够大概看出病人体内的阴阳寒热虚实情况。一般眼睛和唇口周围有青色的病人,都是体内比较寒的人。体内热的人脸比较红;脸色苍白的人比较虚,脸色黯淡的人可能有实证。望诊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危急重症的时候,看病人的气色已经极度危险,这样的话,医生就可以只根据气色,而先不考虑病人平常的病况,先用药保住病人的阳气也就是生命中之气。所以望诊是中医决定是否用急救中药的一个重要根据。闻诊闻诊,例如咳嗽,中医不同于西医,西医只要把咳嗽冠上一个“支气管炎”这个名词就可以用药了,中医把咳嗽分了很多种——水饮咳,痰咳,肺咳,肾咳,胃咳等等,《黄帝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有经验的医生,听到病人咳嗽时的声音,就能判断是哪一种咳嗽(其实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一般人感冒时的咳嗽,和吸烟人长期咳嗽吐痰时的咳嗽声音是不同的。)再如,病人危急时气若游丝,还有实热证的声音洪亮,都有明显不同。问诊问诊,《景岳全书》归纳了十问歌诀:“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问寒热问寒热,是问病人感觉冷,还是感觉热,是怕冷,还是怕热。一般来说,身体寒的人,是怕冷,身体四肢也冰冷,身体热的病人,是怕热,身体四肢也燥热。当然也有例外,有些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需要通过其他问诊内容来确定。问汗热症的人,出汗多,寒证的人,出汗少。还有盗汗,盗汗是指睡觉时出汗,表虚的人有盗汗,有些癌症也有盗汗。当然,绝对不可能因为盗汗就等同于癌症,那只是极少部分,还需要其他三诊和问其他的内容。还有心主汗液,当心脏功能不正常时,也会出汗不正常,所以中医治疗心脏病期间,当病人出汗情况变正常了,以前坐着也出汗的,现在不会了,或者以前怎么动都没汗的,现在出汗了,就说明心脏功能正在恢复。三问头身就是问有没有头晕头痛,身体有没有酸痛。头晕头痛也分很多种,有些人体位改变就晕,天旋地转感,只能平躺,一动不动,闭上眼自己在转,睁开眼天花板在转。晕的时候还会想吐,甚至有些人会吐得稀里哗啦。四问便中医非常重视病人二便情况,一般来说,正常的小便时微黄色的。热证的小便是黄色的,寒证的小便时白色的,这对于区别寒性便秘还是热性便秘很有帮助。小便有时可以看出病人肝胆疾病是否已经好了,一般来说,肝胆疾病的病人全身发黄,小便也是黄的,当治疗后,小便变成微黄了,就正常了。不过在现代社会,吃了西药后,小便也变成黄色,这不是吃了西药以后,变成热证了,而是西药毒素太多了,对肝形成了损害,肝脏排毒所致。所以问小便时要问问有没有吃过西药,这样才能准确判断。还有就是小便次数,特别是夜尿次数,小便次数多的人,肾脏功能比较不好,夜尿次数多的人,肾阳已经虚了。小便失禁的人说明病人已经有很严重的肾阳虚了,应该大力用中药补阳,最好配合艾灸。正常的大便时,一天一两次,量足,排便顺畅感,成型,不细,不带血。众所周知,大便是排毒素的,当病人大便少时,毒素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就很容易造成各种疾病,如果是热证便秘,往往会使得燥气上冲头部,热扰神明,通俗点说就是太多燥毒之气,使得自己的精神很不清醒,就会感觉很热,想脱衣服,然后暴走,或者登高,如果是寒性便秘,就会导致毒素聚集,送到血液,使得精神变差,萎靡不振,寒湿淤积,严重还会长囊肿等毒素聚集的东西,皮肤也会变得黯黑,生斑,这是因为毒素浮出肤表所致。五问饮食中医有一句话是医生在最后急救时断定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中医很注重病人的饮食,人生于世上,所依赖生存成长的,就是饮食,也就是说,最好的补品,是日常能正常饮食,这样食物精华能被胃部吸收,化为全身精气,为人体所用,如果身体生病了,只要能吃得下东西,病人的情况还不算危急,如果食不下了,或者食下就吐,就是危症了。当然,中医问的饮食,还不只辨明危症,还有很多方面,举点例子,如果一个病人没有胃口,那就代表脾胃不好了,如果病人喜欢吃辛辣,那么有可能就是胃寒,如果病人吃不多,也有可能是胃寒,吃太多,即是胃热。寒是阴,阴主静,所以胃寒的人胃动力不足,消化食物慢,而且吃不多,想象热胀冷缩的自然规律,胃寒了,胃就会缩起来,所以吃东西不多。相反,热是阳,阳主动,所以胃热就很容易消化,饿得很快,有些人甚至吃完没多久就感觉饿,而且吃很多。六胸腹胸腹的特定症状,可以直接帮助中医辩证和开药,例如,有人两肋胀满而痛,一般是因为最近压力大,肝气不顺而引起的,其实压力大,最伤的是肝,有些人压力大就拉肚子,这是因为伤到肝了,肝去克胃(木克土),所以造成胃肠部疾病。病人胸痛而穿心,就是心有痰(西医说得心脏病症状之一),还有一些心慌心悸,那些症状就要根据其他的症状一起辩证,有可能是心气不畅,有可能是心包有痰,有可能是心阳不足,心部有淤血等等,这些都是中医把心脏病分为不同类型的辨症结果,只要辩证正确,心脏病很容易也很快治好。腹部有腹胀,如果吃完饭就胀,一般是胆有问题,例如胆结石或者胆息肉等,总之是胆部位的不通,胆属木,胃属土,这就是五行所说的木克土。当然也有可能是胃寒,如果病人喝水以后腹胀,气很多,那么是胃部有水饮。还有心下痞塞不通,好像有气在心窝下方阻碍着呼吸通畅,这种也是一些特定症状,中医叫做心下痞,也是辩证开药的重要参考。七聋八渴耳聋耳鸣这些症状都有助于我们了解病人体内脏腑情况,口渴情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体内有淤血或者有水饮的人,会口干而不欲饮,就是口渴,但就是不想饮水,这里出现了很多次淤血和水饮两个概念:淤血的一种形成方式是身体太寒,血在身体里面行走速度过慢,体内的血逐渐形成血块堆积在血管里面,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形成淤血。另一种形成方式是,病人曾经摔伤,就会形成淤血,最明显是皮肤表面有黑了一块的瘀斑,其实这还是在皮肤表面的淤血,有些摔伤比较严重,在肌肉里,在内脏都会出现淤血,长年不理,在淤血的部位,新血运行受到阻挡,就会累积更多的淤血,最终引起一系列的疾病。还有一种形成方式,现代食品添加剂或者农药的大量运用,有一部分的那些化学物品,通过胃吸收到血液里面时,会形成血的聚集成块。对于女孩子来说,体内寒,或者穿得过少,或者吃了太多冰冷食物例如雪糕之类,又吃了很多生冷的东西,体内阳气不足以化去寒气,寒气就很容易积累在子宫,形成淤血,到经期就会痛经,有血块,严重的还会形成子宫肌瘤。水饮,是人们不正确饮水的习惯所导致的,有些人喜欢大口大口地喝水,特别在运动后,大口大口喝水,其实胃里面并没有太多能力去消化这些水,所以这些水就会停留在胃或者胸膈,形成水饮。有水饮的人是不想喝水的,体内有停水,但这些水在平时是很难再被胃气化掉,因为它们会藏在一些隐蔽的地方,需要一切去水的药物来帮助这些水排出来。有些懒到极点的人,躺着喝水,也会形成水饮。经常不口渴的人体内比较寒,阴比较多。经常口渴,而且要喝冷水的人体内比较热,阳比较多。九问旧病十问因淤血可能是旧伤造成,也有可能是久病未愈,身体越来越虚弱,体内寒气越来越重,血行不畅,体内就会形成淤血,这就是清代名医唐容川所说的:“久病必有淤。”问旧病还可以对患者体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某些大病治疗有重大的参考意义,例如一个人肺癌,你要问清楚癌症的来头,如果是大肠癌转移的和源发性的,治疗的药方就不相同。中医认为,癌症会转移,说明病根本没有好,只是被遮盖住,所以在治疗时会考虑同时治疗大肠,才能断根。问病因就更重要了,有些病人知道病因,特别是有些病因是病人生活习惯造成的,那么就可以改过来,病就不会复发。有些可能病人吃错东西,导致胃不舒服,那么知道病因以后,就可以运用吐法或者下法,把不好的食物清出来。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妇女一定要问经期是否正常,因为月经是妇女排去体内垃圾重要途径,有很多妇女,即使两三天才一次大便,但身体也没出现什么不适,这是因为有月经的存在,能把体内垃圾排出去,如果断了月经的妇女,大便应该要达到每天两次的程度才正常。月经对于中医的参考价值太大了,月经不调,分为延迟、提前两种,一般来说,延迟的是寒,提前的是热证。痛经绝大部分是寒症引起的,有淤血导致血流不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月经还是诊断子宫有没有肌瘤和淤血的重要参考对象。还有如果经期感冒的治法和其他感冒时不同的等等。切脉在中医看来,正常人的脉和有病的脉是不同的,中医就是靠脉跳动的细微区别去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中医把脉的重点不是诊出病人有什么西医的病,而是看病人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所谓“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更多中医知识,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皮肤病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