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现在立刻马上提醒家里老人最好不要再


来源:江南都市报、广州日报、中山六院(ID:gzzs6y)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很多老人家因体力不支,冲凉时会坐在小凳子上,其中一款中间有圆孔的塑料圆凳,因价廉、轻巧、体积小,颇受老人欢迎。

然而,广州一位八旬阿婆冲完凉,却发现从凳子上起不了身。原来她的直肠脱垂,刚好被卡在圆凳中央直径三厘米的圆孔里。

近日,医院医院“直肠脱垂病人转院”的请求,这位83岁的阿婆直肠脱垂,“恰好”嵌顿在塑料凳中间的孔洞里以至于板凳无法取下,且嵌顿的直肠组织肿胀明显,这让阿婆痛苦不堪。

原来,家住广园路附近的阿婆在浴室中洗澡时,坐在一种中间带孔洞的塑料凳上,孔洞直径约3厘米。由于坐着洗澡时间较长,待洗完澡准备起身才发现“肠子”已脱落在小板凳里……这可吓坏了阿婆和家人,赶紧叫来消防队帮忙,把凳子四个腿锯掉之后,消防队员也不敢做进一步处理了。医院建议阿婆马上转到中山六院治疗。

患者是连人带椅子一起送过来的!

当晚10时0分许,阿婆被转到中山六院,医生判断,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久坐导致阿婆体内腹压不断增高,直肠逐渐脱垂了出来并滑落到凳子中间的孔洞里,由于重力的作用,脱垂的部分就像注水的气球一样,越来越胀,无法回纳。

在与椅子的“抗争”过程中,医生成功将阿婆的直肠推送回去。由于直肠没有明显出血及坏死,阿婆免去了手术之苦,在急诊室留观一天后便顺利出院。

分离出来的小板凳

敲黑板划重点

请转告长辈

老人盆底肌肉松弛易直肠脱垂

切勿久坐!

医院直肠肛门外科柯嘉医生介绍,直肠脱垂,也称脱肛等,是指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下移脱出于肛外的一种疾病,老话叫“掉叠肚”。

老年人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且盆底肌肉松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长期便秘、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频繁增加腹压,推压盆腔脏器和直肠向下移位,使老年人易发生直肠脱垂。而已确诊慢性脱垂的老人家,最好不要坐在有洞的板凳上。

柯嘉医生指出,直肠脱垂的患者病史较长,早期仅在排粪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约肌松弛,需用手帮助回复,并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行走或站立时也可脱出。脱垂肛管长时间外置可以发生水肿、出血、溃疡、感染、绞窄甚至坏死,部分严重的病人会伴有大便失禁。若发现有类似症状,医院的肛肠专科就诊。

预防直肠脱垂

不妨做做“肛门体操”

柯嘉医生强调,预防直肠脱垂,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样重要。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渣滓,以免排粪次数过多。

▲有习惯性便秘或排粪不畅的病人,平时要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保持粪便柔软,排便时不要太用力或蹲厕过久。

▲不要贪图爽、辣、酸、凉,注意调理饮食,避免便秘或腹泻,以防直肠脱垂。

▲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有时间有条件的人群,可以做“肛门体操”,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本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有类似症状,医院的肛肠专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精彩导读△错!错!错!防治中暑就喝藿香正气水?好多人都做错了……△网上惊现防狼喷火器!最高°!就问问:你敢用吗?!!!△心跳掉到5次/分钟!年轻妈妈发病仅一周后便死亡,女儿才岁!你还敢忽视这种常见病吗?

直接点击就能跳转哦~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3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