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宝宝长时间不拉就是便秘吗如何处理


有些妈妈会问:“我家宝宝好多天都没拉粑粑了,是不是便秘了?”“宝宝便秘了怎么办?”对于便秘妈妈们可能还不是非常了解,也常常不知所措。希望在这篇文中妈妈们可以找到答案。

1

如何判别是否为便秘?

由于每个宝宝的排便频率有差别,有些宝宝每日排便多次,有些则几天排一次。(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只要大便的性状及量基本正常,饮食正常,精神状态好,体重增加也正常。就不能判定为便秘。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宝宝便秘了?

大便干硬,总量少

排便困难甚至排不出

食欲减退,哭闹增加

腹部胀满,腹痛

上图中达到3级以上就属于便秘了。

2

发生便秘的原因

一、功能性便秘

据统计90-95%的便秘为功能性便秘,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宝宝便秘都不是说身体组织器官发生病变了,而是由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或者排便不规律引起。每个时期的宝宝便秘的多见原因又不一样:

婴儿期:(1岁以前)这时候的宝宝有些还没学会如何排便。排便需要腹内压的增加和盆底肌的松弛两者相配合才能完成。有些宝宝往往腹部压力上去了而盆底肌不懂松弛就会出现攒肚现象,几天都不排便。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会懂得排便的。还有就是母亲或宝宝的饮食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精细食物过多;而含纤维的食物过少,水分过少。或者盲目大量的补充钙剂,铁剂也会引起。要注意的是,食物过敏也会引起便秘。

幼儿期:(1-3岁)宝宝到了一周半的时候,可以开始排便训练。家长需要了解宝宝在一周半到2周左右通常会经历“大便占有欲”期。这时候表现为不愿意排泄,躲着排泄,必须排在裤子里,玩自己的大便等等,这些表现发生的原因通常是:这时期的宝宝看到大便被水冲掉(消失)会感到不安。而2岁左右的宝宝开始越来越渴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在他们眼里,在卫生间或座便器上解大便是大人的意图,他们不愿屈从于大人的意愿,因此就尽力地憋住,憋住…,一直憋到从座便器上站起来溜走。这些现象在我们家长看来是不是简直不可理喻啊!在家长不了解宝宝的这种情况时,家长采取的态度往往是警告,责骂,甚至羞辱。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宝宝改正过来。结果呢家长态度强硬,宝宝就只能憋着便意,久之不仅大便没训练好还可能导致便秘。

学龄前期(3-6岁):这个时期的宝宝上幼儿园了,由于环境的改变或者有些宝宝过于害羞,不敢跟老师说。就只能憋着。久了也会引起便秘。

二、器质性便秘

虽然只有5%左右的原因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但是一旦发生结果都比较严重。通常的器质性疾病有肠管肛门病变:如肛门直肠畸形(闭锁或狭窄),肛裂,肠梗阻,肠套叠等。肠管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肌肉神经疾病,脊髓病变等。出现以下情况家长需要警惕是否有器质性的疾病:

出生后超过48小时没有排出过胎粪,或者初生时有少量胎粪,之后排便越来越少

腹胀,不但没有排便,甚至都没有排气的

呕吐

大便带血

肛门异常

生长发育不良

下肢肌张力低下

3

宝宝便秘的处理原则

一、饮食调整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注意饮食均衡,适当增加蔬果粗粮和汤水。6个月的宝宝一般不必另外补钙。对于怀疑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母亲应该回避喝牛奶及奶制品。

喝配方奶的宝宝:奶粉冲调不宜过浓,有些妈妈怕宝宝吃的不够多,擅自将奶粉冲的很浓,导致蛋白质摄入过多,引起大便干硬,严重的会影响肝肾功能。所以还是严格按照配方奶说明冲调奶粉。也可以换不加棕榈油,添加了益生元的配方奶粉。对于怀疑蛋白过敏的宝宝,可以换低酶配方的奶粉。

已添加辅食的宝宝:适当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这里要注意“适量”二字,因为过多的纤维素摄入会影响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及引起腹部不适。所以也不是说越多越好。纤维素的推荐摄入量:

(年龄+5)g/d或0.5g/kg.d

水的参考摄入量

年龄摄入量(ml)小于1岁50~-4岁~-7岁~-13岁~

对于添加辅食的宝宝要特别注意食物的过敏。辅食的添加原则可以参考这篇文章辅食添加有关键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

二、排便习惯的训练

对于已经有便秘的宝宝,首先要清除宿便,保证宝宝排便时不痛苦,他才会配合。这点可以借助药物。药物的使用原则后面再讲。

积便清除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排便习惯的训练。其目的是从反射性排便到有意识的排便。每天定时进行,可以选择在每天的早晨起床时或者晚餐后30-60分钟的时候。每次5-10分钟,不宜过长时间,以免引起孩子反感。环境尽量安静。家长的态度也很重要,排便成功后,及时表扬。排便失败也不要训斥,鼓励其下次再进行。

平时鼓励孩子多做运动。有助于肠蠕动,也有益于预防便秘

三、手法按摩

手法按摩也有助于缓解便秘。具体做法是:四指并拢围绕着宝宝的肚脐顺时针按摩3圈再逆时针按摩3圈,反复多次。

4

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

前面我们有说过,在训练排便习惯之前必须要排除积便,需要借助药物。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润滑性泻药:如开赛露,通过润滑刺激肠壁软化大便而起到通便作用。药物作用温和,但易产生依赖性,故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应急使用。

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几乎不被小肠吸收,在结肠内被肠道细菌分解,不影响生长发育,比较适合用于儿童慢性便秘。

刺激性泻药:如果导等,通过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因为作用强烈,较少使用于儿童。

容积性泻药:如麸皮,魔芋等,主要含纤维素。因作用较弱,与饮食调整差别不大。现在也较少用。

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通过增加胃肠动力,促进肠蠕动。

微生态药:如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在形成规律排便之前,都需要药物来维持疗效,有时可能需要数周,数月。药物的使用是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建医院由医生决定给药。不要自己擅自使用和停用。

参考文献:《实用儿童保健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专题讲座]《婴幼儿便秘的诊治》汪志凌

亦辰妈妈的小儿科

常常做儿科科普知识

有时也聊育儿体验

还会推荐好的育儿知识

对于有专研精神的家长,渴望得到科学的医学科普的家长,还有热爱学习育儿知识的妈妈们。







































北京治疗白癜风定点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28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