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自媒体
01:49
原标题:网易云音乐IPO:雨淋湿了天空,毁得很讲究
文
表外表里陈成姚莎胡汀琅
编辑
付晓玲胡嘉雯
图片来源:Unsplash-KellySikkema
年,高晓松喝醉酒哭着问老狼:“哥们儿写了那么多歌,谁听啊?”
而15年后,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国内做音乐的年轻人。年,北航毕业晚会上,刺猬乐队表演完《柏油公路》,鼓手石璐嚎啕大哭:“这东西这么好,什么时候才能被人发现?”
但哭完后,他们依然在坚持,写歌、巡演、出唱片,一年又一年,哪怕曝光机会少、不出圈。
为什么?傻不傻?
还有这15年间,90年代在歌厅放镭射碟的张楚,95年在北京街头卖唱的周云蓬,千禧年后为出唱片蜗居在天通苑的万晓利,躲在石家庄烂砖房里抑郁的董亚千......
这些人图啥?
说到底,是因为热爱,用他们的话说:“做音乐,才是活着”。
但在热爱之外,一代代独立音乐人更需要的,是曝光机会、演出平台,充足的生活保障和完善的版权保护。
好在随着互联网崛起,独立音乐人生存环境比以前好多了——这些年出了很多扶持独立音乐人的平台。
网易云音乐就是其中之一,在版权大战白热化前的那些年,云村靠大量独立音乐人的作品,不断做大。
最近,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原创音乐平台的网易云,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置身资本市场,平台不再只是承载情怀和音乐信仰,而要接受市场严格的审视。
那么,网易云音乐的商业化逻辑,是否足以让市场为情怀买单呢?本文将从版权、原创、变现三部分对此展开分析。
一、靠“非独”走不出版权困境
从90年代算起,独立音乐人的生存处境之所以一直不怎么乐观,原因很简单——那时的音乐市场是唱片工业体系主导的。
唱片工业面对大众,公司要赚钱,就得迎合更多人的审美趣味——作品走的是通俗路子,资源也集中投放。
因此,当那英、刘欢们以及后来的周杰伦、林俊杰等唱片公司签约艺人,引领华语流行音乐潮流,火遍大街小巷时。大部分民谣、摇滚独立歌手,还在四处流窜。
时至今日,网络渠道的兴起,虽然让主流唱片工业的主体地位有所下滑,但手握大量主流音乐版权,其仍像“紧箍咒”一样,罩在各音乐平台“头上”。
由于在版权竞争中失利,网易云音乐在显性和隐性层面面临两大挑战。
显性层面的直接结果就是流量问题。比如,年3月底,网易云音乐失去周杰伦的歌曲版权后(在此不评价网易云的行为),用户增长马上受到影响。
如下图,此事件后的一段时间内,网易云音乐活跃用户增速的上涨势头被遏制;与之相反,当时独家拥有周杰伦版权的QQ音乐,月活用户同比增速则实现跳涨。
好在“版权问题”后来有了转机——国家版权局出面,要求停止独家授权。在环球、索尼、华纳三大唱片公司都“非独”授权的前提下,网易云音乐获得了99%的非独家音乐作品授权。
据招股书:截至年12月31日,网易云拥有超万首音乐曲目。
然而缺失的那1%核心版权内容,才是音乐平台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这些是什么歌就知道了。
网易云未得到授权的“核心版权内容”,是那些播放量巨大且体现长尾效应的主流音乐内容,包括:
周杰伦、五月天等老牌华语歌手,BIGBANG、BLACKPINK等韩流组合,查理·普斯等西方流行歌手,以及时代少年团等新生代组合的大多数音乐作品(周杰伦是全部)。
《最炫民族风》、《社会摇》等红歌单曲,以及如陈奕迅等知名歌手的部分热歌。
备注:数据评测为网友自列流行歌单的版权情况,左为-年国内播放量最高的歌曲;右为涉及不同语种、不同音乐类型的歌单。
这些热门、经典流行歌曲往往具有庞大的市场基础,如果平台没有它们的版权,那么即便曲库资源再多,也很难留住用户。因为你有的那些,大家并不会去听。
另外,网易云和华纳的协议,签的是万首曲库的词曲版权,而不是完整的版权。通常一首音乐作品版权包括两部分:录音版权和词曲版权,歌手的原唱作品属于录音版权;而词曲版权,只能用来翻唱。
比如,音乐平台上架的王菲原版《我愿意》是录音版权,去年《乐队的夏天》痛仰乐队翻唱的《我愿意》,属于获得词曲版权后的二次呈现。
说白了就是,在“非独”获得华纳曲库授权的网易云平台上,用户并不能听原歌手的歌。
而核心内容大面积缺失,从隐性层面上,网易云音乐的用户粘性遭到了冲击。
如下图,年1月-年9月,在用户留存方面,网易云和酷狗始终位于第二梯队,最后还被酷狗赶超;而月活用户每月使用时长数据显示,网易云从年年中开始,一直是最低的。
综上来看,音乐平台幻想靠政策或“非独家”走出版权困境,不太行得通。要追赶音乐市场的历史进程,网易云音乐还是要靠自身努力——掌握更多独家核心内容。
二、布局原创,低成本获取内容
丁磊在邮电局上班时,就是资深唱片发烧友。千禧年网易上市,他就想做唱片公司,这事儿最终在年发芽成了网易云。
从诞生开始,网易云音乐就不是冲着“本本分分”做好一款音乐播放器去的,而是将“歌单和分享(评论)”作为产品基础,打造成“移动音乐社区”。
社交的传播力总是凑效的,上线一年多,网易云用户突破万。用户有了之后,网易云在一周年庆典时,提出原创音乐计划,开始构建扶持独立音乐人。
通过下图的运作方式,截至年,网易云音乐平台上有超过4万独立音乐人,上传原创音乐作品超80万首。
大量独立音乐人的活跃,让网易云音乐有了创造版权的可能——以低成本持续获取原创音乐内容。
音乐行业传统生产机制下,“词曲作者---词曲版权经纪公司---唱片制作公司---唱片发行公司---艺人经纪公司---音乐平台(等)---消费者”等诸多中间环节,是导致版权内容高企的重要原因。
比如,版权内容最多的腾讯音乐,近几年的内容成本支出占营收比,一直在85%以上。
而音乐平台的原创方式,将生产步骤缩减为“音乐人---音乐平台---消费者”三步,利益链条大减,版权成本也相应降低。
这一点,在网易云的财务数据上有交叉印证。
如下图,-年,网易云单个MAU用户内容消费成本维持稳定,和凭借规模优势摊平单个MAU用户内容消费成本的TME不相上下;
同时,网易云的音乐内容成本占营收比在持续下降。
(当然,这和企业的成长阶段有关系,网易云还处于用户增长后期,而TME已经处在变现成长中期)
备注:左图中,TME用户规模触顶,数据开始逐渐上升;而网易云年数据上升,主要由于和华纳、环球达成版权合作的支出造成。
在年前,这些策略非常凑效。
然而近几年,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以及QQ音乐等同行竞争布局,网易云音乐的原创音乐渠道优势受到了一定影响。
文章开头曾提起过,独立音乐人的作品,最缺乏的是曝光以及版权收入。事实上,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条件。
据表外表里统计,抖音音乐热度榜前十的独立音乐人(都为多平台发展),大多在抖音的粉丝数,都远超在网易云的粉丝数。
备注:排名第一的3mal1,为国外乐队,非多平台发展。
另外,抖音制造和传播神曲的能力,也更易让原创作品短期内获得广泛认可。
比如,烟把儿乐队的《纸短情长》,在平台的大众使用量有万次;MOONBOI的《可不可以给我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1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