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捷苗是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的一名教师,工作被称为“年级组长加班主任的超级配置,德育副主任与年级主任的升级版本”,其同事评价:“有他在的地方,没有做不妥的工作。”
志清路上不听指挥乱停的车辆,谭捷苗去沟通交涉,必然握手而归,人与车停摆得整整齐齐;早自习前乱窜的学生,他去巡楼,教室里必然书声朗朗,走廊上安安静静……疫情期间,党员进社区进行志愿服务,遇到起争执的居民,他去调节,三分钟握手言和顺利完成检测,社区工作人员赞叹:“这位老师太厉害了,不愧是郡外的老师。我们天天跟居民打交道都做不到这么好。”
谭捷苗是学校德育处副主任,有着做不完的学生工作。他临危受命,接手了小杨(化名)所在的班级。青春期的敏感,无法安放的情绪,不被肯定的发泄,小杨像个刺猬——驱赶他人,蜷缩自己。与被小杨关在心门外的老师一样,谭捷苗也要面对这厚厚的防御壁垒。
小杨充满攻击性,与同学发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时,谭捷苗会拉开双方,并把小杨带到一边,开始耐心听他讲述事情原委。面对这些缺乏逻辑的话语,谭捷苗边听边用“嗯、对、是”等词肯定小杨,并用表情告诉他“我懂,我都了解”。谈话进行了快两个小时,小杨终于平静下来,手足无措地看着他,与刚刚张牙舞爪的样子判若两人。
原来,小杨的家中母亲溺爱,父亲打骂。“这个孩子的情绪需要接纳再重塑。没有多少惊人的心灵鸡汤,不过是肯定他的情绪,帮他分析失控的后果,约定下次自我控制的方法。”虽然稳定小杨情绪并让他与父母形成默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来,只要谭捷苗一出现,小杨便能立即调整好情绪,也能与老师同学无拘束地欢笑打闹,最终以较为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
谭捷苗认为,每一个个体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人生故事,每一次冲突背后都折射出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痛点。他耐心倾听质问,细心安抚焦虑。“学生出现问题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对待,用心去关爱。”班主任会上,他常常这样叮嘱、宽慰、引导同事们。
晚上10点,当初三的学生结束晚自习走出校门,校园回归安静时,他一天的工作进入尾声。他很少说累,也极少抱怨。“有些事没有办法,对学生与家长的工作,我们都要做好。”
同事介绍,工作得空时,他总是出没于各大办公室,随之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同事们都叫他苗哥,苗哥来办公室,找刚入职的老师了解工作困难,找年轻老师聊聊事业家庭,找年长老师问问身体状况。对待同事的求助,他总是愉快地答应。同事评价:“他一个人干成了千军万马。”
他经常在老师们的朋友圈留下“扎根理论”,谈笑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1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