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民国风范middot朱生豪最会写


中科公益抗白 http://pf.39.net/bdfyy/bdfzd/160828/4947162.html

“民国风范”专栏简介

三智书院公众   

1.我与小猫哪个好?   

2.我与宋清如哪个好?   

3.我与一切哪个好?   

如果你回答我比小猫比宋清如比一切好,那么我以后将不写信给你。   

4.我要不要认得你?   

5.小猫要不要认得你?   

6.小猫要不要认得我?   

说起来很惭愧,昨夜我做梦,梦里我总是英雄,而且比醒的时候多情得多。因为英雄自古必多情。醒时不过是阿Q的兄弟阿R,自然只好不多情了,想想看多么好笑。我不给你信你就会干死枯死,那么我即使不爱你也只得爱你了。好。后天晚上同你捷克斯拉夫京城里看电影去。

也许你望着月亮时,我正在想你。

今天对人生很满意。

对自己我是太失望了。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我爱你也许并不为什么理由,虽然可以有理由,例如你聪明,你纯洁,你可爱,你是好人等,但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你全然适合我的趣味。因此你仍知道我是自私的,故不用感激我。

自此之后10年,宋清如和朱生豪经历了10年恋情─其间包括漫长的离别和坎坷的生活奔波。即使今天,我们翻读这位枯坐如僧、下笔却有千言的才子给宋清如的信,仍可感到他的真挚和深情:“似乎我每次见了你5分钟,便别了你年似的。“我并不愿自拟为天才(实在天才要比平常人可怜得多),但觉得一个人如幸而逢到一个倾心相交的友人,这友人实在比全世界可贵得多……如果我有希望,那么我希望我们不死在同一空间,只死在同一时间。”

年5月1日,这对精神情侣终于在上海完成了婚礼。一代词宗,也是宋清如和朱生豪老师和婚姻介绍人的夏承焘送过他们一副对联:“才子佳人;柴米夫妻”。非常恰当地表述了这两位情人的境况。在失业中借了新衣服举行婚礼的这对夫妻从此携手进行了一项艰巨的文学工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集》。朱生豪埋头译述至死,宋清如始终是他忠实的助手和伴侣。“虽说春天是真/值得迷醉,/因为有更真的/金刚石样坚硬的/信心,不灭的/刚强的结晶/在灵魂里转,/不经心会被火焚/成灰烬,你可甘心?”

年和年,朱生豪的译稿曾两度在日军炮火中被毁。为了躲避日军的骚扰,宋清如和朱生豪婚后即去了常熟宋清如老家。译莎是劳累而紧张的,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朱生豪曾对宋清如说:“我很贫穷原。狭义仅指先验的还原,即对描述主体的还原。认为通过,但我无所不有。”表达了他对婚后生活和爱妻的欣喜之情。为了调剂工作和生活节奏,他俩根据自己的爱好,一起选编了《唐宋名家词四百首》作“课间休息”。然而,常熟是日军清乡区,朱生豪化名朱福全,从不上街,还是随时面临威胁。年1月,朱生豪和宋清如带着莎氏全集,来到了嘉兴东米棚朱生豪老家。一张榉木帐桌,一把旧式靠椅,一盏小油灯,一支破旧不堪的钢笔和一套莎翁全集、两本辞典就是全部工作用具。朱生豪自己说道:“饭可以不吃,莎剧不能不译。”

每月上旬,总先把米买好,其他开支能省的一律省去。例如,刷牙用盐代替牙粉,朱生豪头发长了,便由宋清如用剪刀修剪。宋清如负责每天的烧饭、买菜、洗衣。偶有空闲,便帮工做衣,补贴家用。尽管生活拮据,但宋清如所带来的家庭安详、和谐和精神慰藉,成了朱生豪潜心翻译的重要支柱。“他译莎,我烧饭。”宋清如回答得如此简洁。

一次,宋清如有事回了趟娘家,朱生豪竟每天在雨中站在门口青梅树下等候,捡一片落叶,写一首诗,“同在雨中等待,同在雨中失眠……”宋清如回来,心疼得流泪。朱生豪对闭户译作的投入到达了“足不涉市,没有必要简直连楼都懒得走下来”的地步。在极低微的收入中苟延残喘。家里没有钟,起床以天明为准。电灯当然没有,灯油也是省着用。

其实,朱生豪曾邀宋清如一起翻译莎剧,但被她以英文程度不如朱而婉拒,因为她怕耽误朱的翻译进程。所以宋清如只是扮着读者、校对者、欣赏者的角色,夫妇二人搭档甚为默契。

这时候的状态就像钱钟书在写《围城》的时候一样,那时杨绛每天承担家务,只为让钱钟书潜心写书,写完之后杨绛又是第一个读者,如有此妻,夫复何求。

朱生豪和宋清如书信10年,相伴12年,但命运却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

朱生豪在翻译到《亨利四世》时,突然肋间剧痛,出现痉挛。经诊治,确诊为严重肺结核及并发症。朱生豪生前的最后一封信是写给二弟的:“这两天好容易把《亨利四世》译完。精神疲惫不堪……因为终日伏案,已经形成消化永远不良现象,走一趟北门简直有如爬山。幸喜莎剧现已大部分译好……已替中国近百年翻译界完成了一件最艰巨的工程……不知还能支持到何时!”年11月底,朱生豪病情加重,日夜躺着,无力说话,更无力看书了。他对日夜守护他的宋清如说:“莎翁剧作还有5个半史剧没翻译完毕,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

临终前两天,他告诉宋清如大便失禁了。宋清如一看,全是鲜血。当宋清如给他擦洗身体时,朱生豪喃喃地说:“我的一生始终是清白的。”就在这天晚上,宋清如听到朱生豪叫了声“清如,我要去了!”宋清如连忙大声呼叫,他才渐渐苏醒。清如也泪如雨下,告诉他哪怕相聚一分钟,也是宝贵的。24日中午,朱生豪两眼直视,口中念着英语,声音由低渐高,宋清如辨出他在背诵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26日中午,朱生豪忽然叫道:“小青青,我去了!”这一年,朱生豪和宋清如都只有32岁。

这是他们婚后的第二年,她33岁,稚子朱尚刚出生仅13个月,而他却永远留在了32岁。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朱生豪虽然走了,但他的翻译事业可远没有结束。面对那31部万字的手稿,宋清如选择了整理和继续,出版遗作,抚养幼子,把漫漫的一生交付给了他。年,在外漂泊30余年的宋清如回到了嘉兴的老家,此时的她已经67岁了。当年老的她再次回忆起初次认识朱生豪的情景时说:“那时,他完全是个孩子。瘦长的个儿,苍白的脸,和善、天真,自得其乐地,很容易使人感到可亲可近。”

年6月27日,宋清如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86岁。与朱生豪分别了53年后,他们于天国团聚。因朱墓已毁于文革,所以她只能和《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的书信及那个装了他灵魂的信封一起下葬。

随着宋清如的离世,世上再没有人能深情讲述朱生豪的故事。如今他们俩的故事已合成一体,不再分开。

在嘉兴市区禾兴南路73号朱生豪故居门口,这对患难情侣身体相连,宋脸庞微侧,朱深情凝视,似在喁喁私语又像是深情相望。

他们双眸微闭,冥思、陶醉在某个久远的梦里,望着诗意的远方,似乎与这个喧哗的世界毫无关系。

这座雕塑的基座上还有一句话,这是朱生豪曾写给宋清如的信,上面写道:

“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意境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译界称朱生豪为“楷模”,文学界称朱生豪为“早该树碑立传的人物”。只有宋清如最了解他,生命有长有短,但总是要结束的,朱生豪早年曾对宋清如说:“要是我死了……不要写在甚么碑版上的活生生的创造性学说,是探究人类发展过程的科学方法。人,请写在你的心上,这里安眠着一个古怪的孤独的孩子。”是的,他是孩子。

浮萍不清楚自己的飘荡,

忘记了吧!春天已轻轻地流过,

深夜里埋了流莺的讴唱。

——END——

往期回顾

民国风范

铮铮铁骨,凛凛正气者梁漱溟

民国风范·钱穆

如何完成一个“我”

民国风范

曾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林语堂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在三智书院,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jb/64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