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手术真会导致肛门失禁吗?
顾虑
一直以来,人们对肛肠手术的恐惧除了疼痛之外,最担心的恐怕就是肛门失禁了。现在,随着人们对麻醉和微创手术理念的逐步了解认识,对手术疼痛的问题似乎不再谈虎色变了。然而,对肛门失禁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大顾虑。那么,肛肠手术到底会不会导致肛门失禁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老百姓都认为痔疮手术不能轻易做,理由是:做痔疮手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排大便会把持不住,漏粪。然而,从专业角度来看,这种观念认识显得非常片面和极端的。
不过,这个错误的观念却一直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并逐渐演变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经验教训总结,口口相传,深入人心。“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因此,很多人得了痔疮,一提起手术治疗,就非常担心手术会导致肛门失禁,一般选择能忍就忍,能拖就拖,以至于使痔疮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有的导致痔疮嵌顿坏死,甚至造成严重的贫血。
那么,痔疮手术到底会不会导致肛门失禁呢?
众所周知,肛门周围有一个控制其收缩的、像裤子“松紧带”一样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是肛门周围的肌肉组织。只要这些肌肉结构和功能存在,肛门一般就不会失禁。那么,痔疮手术时会不会伤及这些肌肉呢?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搞清痔疮和周围肌肉到底是怎么个关系?
现代肛肠认为,痔疮是肛垫的病理性下移脱出和肥大或肛门周围皮下静脉曲张。也就是说,痔疮是皮肤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的病变,根本不涉及肌层。做痔疮手术只是把肌层以外的、表浅的病变组织去除了,不损伤正常肛垫组织和齿线区域感受器,更不会造成肌层的损伤。
如图:
痔疮只是肌肉层上面被覆的病变组织
有人还会担心,如果医生不小心,万一损伤了下面的肌肉那不就失禁了吗?其实,在肛门直肠周围有很多块肌肉在负责控制肛门功能。其中,在肛门直肠周围有一个最重要肌肉群,就是肛管直肠环。它主要由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耻骨直肠肌,联合纵肌,肛提肌组成。
有时候,即使有浅部的部分肌肉受轻微损伤,也不会轻易出现肛门失禁。下面我们来看看肛门直肠周围以及盆底都有哪些肌肉组织?这些精密复杂的肌肉是如何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协调控制着肛门收缩呢?
那么,
肛瘘手术会引起肛门失禁吗?
人们习惯把发生在肛门的疾病统称为痔疮。其实,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中除了痔疮外,还有肛瘘和脓肿。
那么,肛瘘手术会引起肛门失禁吗?从解剖学上看,肛瘘的瘘管有一部分是穿过肛门直肠周围肌肉的。临床上,肛瘘按穿越肌肉的位置不同分为以下4类。
如图:
实际上,大部分肛瘘都是低位单纯性肛瘘,仅穿越了一少部分括约肌,临床上直接切开是不会造成失禁的,而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穿越肌肉较多,直接切开就有可能使肛门功能受损或失禁,我们一般采用祖国中医的挂线疗法来防止肛门失禁。
挂线术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早有记载,现代肛肠又对其继承发扬,并又进行了优化改进。智慧的古人发明挂线的方法,解决了一个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医学难题,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发明创造,是肛瘘治疗技术的巨大进步。假如古代有诺贝尔奖的话,中医肛肠的挂线术,也许可以拿个肛肠诺贝尔奖。那么,挂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下面一组图片说明吧。
一图读懂肛瘘挂线原理:
由上图可知,假如是直接切开肌肉,那么突然离断的肌肉两端就会出现回缩,造成失禁。挂线是靠橡皮筋或者药线的慢性切割作用,使肌肉两断端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而不至于因肌肉的突然离断,使得肌肉两端回缩,从而防止肛门失禁。
那么,肛裂手术是否会导致肛门失禁呢?
肛裂是肛肠科常见病之一。轻中度的肛裂仅需要保守治疗或者扩肛就可以了。重度慢性肛裂,肛管皮肤裂口较深,并发溃疡瘢痕。手术需要把溃疡的裂口和瘢痕去除,松解肥大痉挛的内括约肌,纠正肛门狭窄痉挛。手术也不涉及重要肛管直肠环的问题,不会引起失禁。因此,肛裂手术患者也不必担心肛门失禁的问题。
综上所述,肛肠手术一般是不会造成肛门失禁的。相反,如果痔疮长期反复脱出反而会导致肛门周围的括约肌松弛,收缩功能下降。脓肿肛瘘长期失治,会对肛门周围肌肉造成腐蚀硬化损害,从而导致失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肛肠疾病属于小病,手术一般也不会导致失禁,但是由于专业性比较强,选择治疗也应该谨慎对待,建议最好选择专病专治专科医生更靠谱。
吴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hw/5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