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显微镜下结肠炎


这是一个之前没接触过的疾病,整理资料刚好从0开始,于是就把资料留下啦

(有些资料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喔)

文中大量疑问句和解答来自

《欧洲显微镜结肠炎指南:欧洲联合胃肠病(UEG)和欧洲显微镜结肠炎组织(EMCG)声明和建议》

不再一一标明

显微镜下结肠炎是什么?

显微镜下结肠炎(microscopiccolitis,MC)是指有慢性水样腹泻的症状,但是纤维结肠镜检见到结肠粘膜基本正常,而在组织学检查中有异常表现的综合征。

主要分为两种:(1)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colitis,CC)(2)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colitis,LC)。目前还有一种不完全MC(MCi)

流行病学特征:MC好发于中老年妇女,一般为58-69岁。MC总发病率估计为每10万人年11.4例。CC发病率为0.6~16.4例/10万人年,LC发病率为0.6~16.0例/10万人年(DOI:/10.)。男女比例为1:4.8-1:90。CC和LC的流行病学特点是相似的,虽然男女LC的发病率是相近的,但是比例也在1:2.7-1:5.0之间。不明原因慢性水样腹泻患者MC合并频率为12.8%(95%CI:10~16),具有明显的异质性(I2=93.6%)。

1、MC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学特征。

目前,MC的发病机制还没有明确,有一些假设,主要分为自身免疫因素、激素相关因素、遗传相关因素(家族性因素)、感染因素、胆汁酸吸收不良综合征和药物因素(PPIs,NSAIDS,结直肠癌化疗,舍曲林(但是仍无法证明因果关系))几大假设。鉴于CC和LC都是多发于女性,提示我们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或者激素因素有关。

一篇发表于年IBD杂志的文章对MC的发病机制做出了综述(InflammBowelDis.Feb;22(2):-8.):肠粘膜屏障的功能的下降,屏障通透性增高,使得药物以及肠腔内的细菌、抗原可以突破肠粘膜屏障,进入到粘膜下层。通过抗原提呈的过程,激发Th1和Th17的过度反应,通过二者的过度反应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而这一系列细胞因子进一步加重肠粘膜功能的损害和下降。这是比较系统阐述的MC的发病机理,其具体模式见下图:

LC和CC的病理表现相似,两者区分主要在于结肠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中有无胶原带的增生。LC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每个上皮细胞中上皮内淋巴细胞(IEL)≥20个),仅轻度或没有黏膜破坏;而CC以胶原层的不规则增厚为主(上皮下胶原层明显增厚可达10-20mm),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增生,局部轻度隐窝炎症。建议对慢性不明原因水样泻患者行降乙状结肠多处、多块活检。

正常结肠粘膜

正常直肠粘膜

对于LC

(1)黏膜表层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IELs20/表层上皮细胞)

(2)表层上皮损伤,黏液消失、扁平或合体样细胞代替高柱状上皮细胞

(3)固有层内混合性单核细胞浸润。固有层的上半部,基底部不出现淋巴浆细胞浸润

对于CC

(1)上皮下胶原层增厚(>10mm),其它的组织学与LC相似(淋巴细胞核通常5mm)

(2)上皮下胶原层有交错不平整的下界且通常含有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和炎症细胞

(3)有些CC病例,表面上皮可能脱离,导致胶原层裸露

(4)隐窝结构基本正常

LC与CC的鉴别诊断

2、MC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MC最常见的症状是慢性水样、非出血性腹泻,常伴有大便急迫、夜间大便和大便失禁等伴随症状。腹泻程度与肠黏膜的炎症程度相关。多数患者可伴有腹痛、腹胀和轻度体重减轻,极少出现脱水。无发热、呕吐或便血,如果出现应考虑其他诊断。患者可发生关节痛。

--受消化道症状包括腹泻、腹痛、紧迫感和大便失禁程度以及全身症状如疲劳、关节痛、肌痛的影响,生活质量减少到与其他慢性肠道疾病如IBD相当的程度。

--大便常规化验检查可见有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加快,抗核抗体阳性。

--内镜检查结肠黏膜正常或仅有红斑、水肿等非特异性改变。

MC的诊断依赖于结肠活检的组织学检查,并需要专门的肠胃科医生,内镜医师和组织病理医生。

--疑似MC患者应该在哪里做活检?

推荐回肠结肠镜检查,至少从结肠的右侧和左侧进行活检

--MC患者是否应该接受腹腔疾病检查?

我们建议对MC患者进行腹腔疾病筛查。

--MC患者是否应该接受胆汁酸腹泻检测?

胆汁酸腹泻检测不是MC患者常规诊断工作的一部分。对布地奈德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胆汁酸腹泻检测。

3、MC与IBD的联系。

(这个部分巨长:D)

(下面的资料来自DigDisSci,DOI:10.7/s---x)

少数的报道,主要是病例报道或小样本研究,提示存在着IBD与MC互相转化的可能性。MC可以进展为IBD,甚至被认为是一种轻度的IBD。但一项迄今为止最大的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没有发现IBD与MC之间存在关联。一项纳入了-所有新诊断为IBD和MC的患者的研究,想要探索MC和IBD的双向关系,但是也没能发现MC与IBD的直接关联。

在DigDisSci杂志上,Li等(LiJ,DOI:10.7/s---5)讨论了这个有争议的主题。在一项针对加拿大一座城市14年间所有诊断为MC的病例进行的广泛回顾性研究中,共有名患者诊断为MC。其中,15%存在明确组织学结果的患者被分为4个组:“反应良好者”,指的是那些治疗后存在明确组织学缓解者;“反应不佳者”,指的是那些在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性组织学损伤者;“IBD逆转者”,指的是那些既往存在IBD病史,随后又被诊断为MC者;“进展为IBD者”,指的是在首次诊断为MC后,又被诊断为IBD者。

在将患者按上述分组排列后,名患者中的24人(1%)被归类为“IBD逆转者”,20人(0.8%)被归类为“进展为IBD者”。这与两项瑞典的回顾性研究一致,它们分别由Mellander(ScandJGastroenterol.;51:–)及Bohr(Gut.;39:–)完成。根据他们的报道,分别有2.1%和1.8%的MC患者存在同时或延迟的IBD与MC诊断。

在一项利用乌普萨拉卫生部门数据进行的IBD队列研究中(ScandJGastroenterol.;50:–.),在名患者中,有5人(0.6%)在诊断为IBD后进展为MC。有趣的是,这5人中的2人患有乳糜泻。因此,仍有必要明确是否存在可以论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将IBD与MC联系在一起,抑或只是一种单纯的联想。有可能是这样的情况,受到一种肠道疾病的影响而削弱的黏膜免疫系统更易于对另一种刺激产生反应,从而产生第二种肠道疾病。

一项包含了约名淋巴细胞性结肠炎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报道,12%的患者,其一级或二级亲属患有不同于淋巴细胞性结肠炎的消化系统疾病(可能是IBD,胶原性结肠炎或乳糜泻),提示其可能存在一种共同的黏膜异常,易于发生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MC,IBD或乳糜泻)。这为上述的假设提供了佐证。

在Li等的研究中,正如作者所认同的,对“进展为IBD者”初始未能做出IBD的正确诊断或对“IBD逆转者”做出MC的错误诊断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值得考虑的是,高达35%的MC患者存在微妙的内镜表现,比如红斑、水肿或异常的血管形式,这和轻度IBD相似;而IBD的组织学特征,比如潘氏细胞化生或隐窝结构扭曲在MC患者中也并非罕见。

取自非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的结肠标本通常表现为局灶性、斑片状、非特异性炎症性改变,可能被误认为MC的病变,特别是在活检数目与研究的肠段数目较少的情况下。许多IBD相关与非IBD相关的结肠炎可以表现为结肠上皮淋巴细胞增多,但并不完全符合淋巴细胞性结肠炎的标准。因此,基于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的鉴别诊断有时会显得复杂并具有误导性。

Li等从“反应良好者”和“向IBD转化者”这两个MC群体中遴选出患者,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不同的T细胞标记物进行评估。与缓解的MC患者相比,“向IBD转化者”存在明显的TNF-ɑ、IFN-γ及Th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的高表达,这些标记物均是Th1细胞的印记。

实际上,其他研究表明,IFN-r的基因表达与MC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性(通过测定每日大便的次数)相关。这些结果高度提示一个有趣的论点:Th1表达增加的MC患者可能存在与重度炎症相关的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评估MC患者黏膜中Th1印记的研究仅采用单染的免疫组化或Rt-PCR进行分析,大多数的研究未能扩展至单细胞水平。研究者(DigDisSci,DOI:10.7/s---x)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Th1与Th17细胞,发现MC患者(不论是CC或是LC亚型,均具有良好的结局)虽然存在IFN-γ与IL-17的基因表达增加,但与对照组或IBD患者相比,Th1与Th17细胞数均有明显下降。这表明,MC是较温和的炎症过程,具备促炎作用的Th1与Th17细胞存在基因表达的活化,但在蛋白质或细胞水平却遭受可能由抗炎细胞因子IL-10所介导的阻滞。结合Li等的结果考虑,抗炎机制在部分MC患者中可能无效,这有利于Th1细胞的扩散,促进“典型”IBD的发展。因此,对产生Th1/IFN-γ的细胞进行测定,可能为评估MC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及长期预后提供理想的生物标记。但这仍需具备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支持。

有趣的是,这项研究发现,“进展为CD者”与“进展为UC者”相比,T-bet表达增加。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评估,可以发现CD患者的黏膜存在Th1/Th7细胞,而UC患者的黏膜仅有Th17细胞。在疾病早期对黏膜的生物标记物进行精准评估不仅可以预测哪些MC患者可能发展为IBD,同时也可预测可能的进展类型。

总而言之,Li等的结果说明IFN/T-bet轴的失调可以促发或加速MC患者的黏膜炎症,最终促进MC向“典型”IBD转变。

4、MC治疗进展。

··首先是对症,找到诱发和加重腹痛的原因:饮食?药物?

··其次是缓解症状:止泻药物、美沙拉嗪

··严重者使用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是治疗MC的有效药物

··激素依赖者可考虑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等免疫调节剂

年欧洲的指南中提出“我们建议考虑停用任何怀疑在药物引进和腹泻发作之间存在时间顺序关系的药物。”

口服布地奈德能有效诱导CC缓解吗?

建议使用口服布地奈德诱导CC患者缓解。

2-年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包括4个随机的安慰剂对照试验(CochraneDatabaseSystRev2;11:CD.),总共名CC患者。在治疗6到8周后,合并分析显示,接受布地奈德9mg/d治疗的患者有81%(62/77)取得了临床反应,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有36%(30/84)取得了临床反应(相对风险(RR)2.98,95%CI:1.14-7.75;随机效应模型)。这一分析对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P0.,I2.81%)。剔除对安慰剂有异常高反应率的异常值后,I2统计量降至0%,临床反应率分别为81%(38/47)和17%(8/47)(RR4.56,95%CI:2.43-8.55)。

(我不寡,我要吐槽一下推送对图片像素的摧残)

口服布地奈德对维持CC缓解有效吗?

建议使用口服布地奈德维持CC患者的缓解。

在三项研究中(MunchA,Gut;65:47–56;MiehlkeS,Gastroenterology8;:–;BonderupOK,Gut;58:68–72.)CC患者用开放标签布地奈德取得了临床反应,他们被随机分成布地奈德或安慰剂继续治疗。三项研究的综合分析显示,68%(57/84)接受布地奈德的患者在各自的研究终点维持缓解,而只有20%(18/88)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维持缓解(RR3.30,95%CI:2.13-5.09)。在6个月结束时,接受布地奈德治疗的患者比服用安慰剂的患者更多的患者维持了他们的临床反应(75%对25%)。两个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在6个月内每天服用6毫克布地奈德的维持治疗可以降低临床复发的风险(RR0.34,95%CI:0.19-0.6)。在12个月内服用较小剂量的布地奈德(每天3毫克,每天6毫克)在维持临床反应方面显示出类似的疗效。在一项对75名CC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只有20%的患者需要布地奈德6mg/d或更高剂量来维持临床缓解(Fernandez-BanaresF,DigLiverDis2;49:–.)。

口服布地奈德对诱导LC缓解有效吗?

建议使用口服布地奈德诱导LC患者缓解。

对三项研究(MiehlkeS,Gastroenterology;:–2;MiehlkeS,Gastroenterology;:–;PardiDS,Gastroenterology;:A–A.)的临床反应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布地奈德比安慰剂有统计学意义的益处。布地奈德患者和安慰剂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4%(43/51)和43%(19/44)(RR1.89,95%CI:1.3-2.7),无异质性(I2.0%)

口服布地奈德对维持LC缓解有效吗?

建议使用口服布地奈德维持LC患者的缓解。

目前尚无评价布地奈德维持LC缓解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然而,考虑到这种疾病与CC的相似性,布地奈德在临床实践中一直被用来维持LC的缓解。专家们的意见倾向于使用该药维持LC的临床缓解。

布地奈德是治疗MC的安全药物吗?

使用布地奈德治疗MC没有增加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

次水杨酸铋在MC中有没有作用?

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使用次水杨酸铋治疗MC患者。

洛哌丁胺在MC中有作用吗?

没有足够的证据建议在MC中使用洛哌丁胺。考虑到对慢性腹泻患者有记录的疗效,专家的意见倾向于在轻度疾病中使用这种药物。

胆汁酸结合剂对MC有效吗?

对于MC合并胆汁酸腹泻的患者,我们建议使用胆酸粘合剂进行治疗。

抗生素在MC中有作用吗?

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抗生素治疗MC。

益生菌在MC中有作用吗?

建议不要使用益生菌治疗MC。

只有一项检查益生菌和安慰剂的安慰剂对照试验已经发表。在样本量为1/29的诱导研究中,嗜酸乳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乳酸亚基并不优于安慰剂(WildtS,InflammBowelDis6;12:–.)。在另一项随机但开放标记的试验中,检测了益生菌VSL#3与美沙拉嗪的效果。24名患者完成了这项研究。在VSL#3组中,8周时大便重量显著减少(P=0.03),但大便频率没有变化(RohatgiS,BMJOpenGastroenterol;2:e008.)。

泼尼松龙在MC中有作用吗?

建议不要使用泼尼松龙或其他皮质类固醇而不是布地奈德来治疗MC。

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在MC患者的治疗中有没有作用?

建议选择对布地奈德无效的MC患者使用硫嘌呤、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或维多珠单抗治疗,以诱导和维持临床缓解。我们建议不要在MC患者中使用甲氨蝶呤。

外科手术考虑作为MC的治疗方法吗?

如果所有内科治疗都失败,可以考虑在选定的患者中将手术作为最后的选择。

基于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提出了MC的治疗算法(下图)。该算法得到了指导组中高度一致的支持(强烈同意64.3%,同意35.7%)。对于活动性MC的患者,口服布地奈德应该是首选的药物,因为它是目前唯一获得许可的治疗MC的药物。在慢性活动性疾病的情况下,建议长期口服布地奈德,尽可能低的剂量,只要需要就行。布地奈德的停药问题应与患者讨论,并根据个人情况做出决定。在布地奈德长期治疗的情况下,补充钙/维生素D和监测骨密度可能会被考虑在个人基础上,特别是在有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果需要,可按需使用洛哌丁胺。对于布地奈德耐药的患者和需要布地奈德每天超过6毫克以维持临床缓解的患者,应该考虑包括免疫调节剂或生物制剂在内的替代药物治疗。

5、美沙拉秦治疗的研究进展。

美沙拉嗪对MC有效吗?

建议MC患者不要使用美沙拉嗪诱导缓解。目前还没有关于的研究。

在CC和LC中,美沙拉嗪在安慰剂对照的随机研究中显示缺乏疗效,并且不如布地奈德治疗。

在CC患者中,布地奈德、美沙拉嗪和安慰剂治疗8周后的缓解率分别为80%、44%和38%。(MiehlkeS,Gastroenterology;:–.)

而在LC患者中,缓解率分别为79%、63%和42%。(MiehlkeS,Gastroenterology;:–.)

这些发现得到了更大队列的真实生活经验的支持,报告了4/28例CC患者对美沙拉嗪的临床反应,1/9的LC患者和1/6的MCi患者,33例LC患者(TerruzziV,GastrointestEndosc.Aug;46(2):-1.)中15例和31例CC(OlesenM,Gut4;53:–)患者中12。

相比之下,在一项开放标记的美沙拉嗪/胆碱胺试验中,美沙拉嗪对几乎所有患者都有效(JGastroenterolHepatol.DOI:10./j.-.6..x.)。

总结:

(1)MC的发病机制不清晰,但是主要与肠粘膜屏障功能下降有关

(2)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3)与IBD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是还没有确切的因果关系

(4)布地奈德治疗是主流,美沙拉嗪的疗效存在争议

好吧,写着写着又过零点了,每天的推送都不能给心内科医生看到,晚安晚安!(没有错,这句话来自18号凌晨)

希望明天机能实验的小兔兔乖一点:D(虽然……但是……还是有点怕没有麻醉前的它),不如希望明天麻醉的时候顺利一点:D(没有错,这句话来自18号晚上,哈哈哈)

一只厌学虫

尊重知识,一起厌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fd/69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