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61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NET)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年1月至年12月在苏医院(19例)和医院(42例)经病理确诊的61例结直肠NET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发生部位、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和病理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以及治疗、随访和预后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61例结直肠NET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男36例(59.0%),女25例(41.0%);年龄为(56.3±9.2)岁。NET发生于直肠55例(90.2%),发生于结肠6例(9.8%)。61例结直肠NET患者中无明显临床表现33例(54.1%),腹部不适10例(16.4%);55例直肠NET患者中,主要表现为无明显临床表现31例,腹部不适7例;6例结肠NET患者中,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3例,无明显临床表现2例。61例结直肠NET患者肿瘤最大径为(0.95±1.28)cm,肿瘤最大径≤2.0cm者占86.9%(53/61),病理学分级以G1级NET为主(93.4%,57/61);直肠NET在内镜下表现为息肉样隆起或黏膜下隆起,结肠NET肠镜下表现为表面有溃疡。49例结直肠NET患者进一步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突触囊泡蛋白、嗜铬粒蛋白A、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89.8%(44/49)、75.5%(37/49)、81.6%(40/49)。52例行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45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7例;术后病理提示有17例标本切缘阳性,其中EMR患者切缘阳性率为35.6%(16/45),高于ESD患者(7例ESD患者中1例切缘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P0.05)。54例患者完成随访,仅1例直肠NET局部复发。

结论

本研究纳入的结直肠NET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直肠多见,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内镜下多表现为息肉样隆起或溃疡,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ESD切缘阳性率较EMR低。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收集年1月至年12月在苏医院和医院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NET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病理切片保存完整,明确证实为结直肠NET;②有肠镜检查结果,最终行外科手术切除或内镜下切除;③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患有结直肠癌、UC、CD、肠结核或肠道炎症性疾病等。共61例结直肠NET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来自苏医院19例,医院42例。本研究通过苏医院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KS、)。

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NET发生部位、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和病理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以及治疗、随访和预后情况等。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一般情况

61例结直肠NET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男36例(59.0%),女25例(41.0%),男女比为1.44∶1;年龄为(56.3±9.2)岁,其中20~40岁12例(19.7%),40~60岁32例(52.4%),60~80岁15例(24.6%),80岁2例(3.3%)。

二、发生部位

61例结直肠NET患者术前均行胸腹盆腔增强CT检查,其中47例行胃镜检查,均未发现合并胰腺和上消化道病变。NET发生于直肠55例(90.2%),其中肿瘤距离肛门4cm3例(4.9%),肿瘤距离肛门4~8cm46例(75.4%),肿瘤距离肛门8cm6例(9.8%);NET发生于结肠6例(9.8%);另发生于乙状结肠2例(3.3%),降结肠1例(1.6%),横结肠2例(3.3%),回盲部1例(1.6%)。

三、临床表现

61例结直肠NET患者中无明显临床表现占54.1%(33/61),腹部不适占16.4%(10/61),其他临床表现依次为便秘、粪便不成形各6例(9.8%),直肠刺激症状4例(6.6%),血便2例(3.3%)。55例直肠NET患者中无明显临床表现31例,腹部不适7例,粪便不成形6例,便秘5例,直肠刺激症状4例,血便2例。6例结肠NET患者中腹部不适3例,无明显临床表现2例,便秘1例,无粪便不成形、直肠刺激症状和血便。

四、组织学特点和病理分级

61例结直肠NET患者肿瘤最大径为(0.95±1.28)cm,其中最大径≤1.0cm40例(65.6%),最大径1.0~2.0cm13例(21.3%),最大径2.0cm8例(13.1%);肿瘤最大径≤2.0cm者占86.9%(53/61)。55例直肠NET患者中,最大径≤1.0cm37例,最大径1.0~2.0cm12例,最大径2.0cm6例;直肠NET患者内镜下均表现为息肉样隆起或黏膜下隆起,外观呈息肉样、半球形、结节样或不规则型,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表面较为光滑(图1A、图1B)。6例结肠NET患者中,肿瘤最大径≤1.0cm3例,最大径1.0~2.0cm1例,最大径2.0cm2例;4例结肠NET患者肠镜下表现与直肠NET患者相同,另2例肠镜下表现为溃疡改变,其中1例周围覆污秽苔(图1C、图1D)。

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见表1,G2级NET3例(4.9%),均位于直肠;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xedneuroendocrine-non-neuroendocrineneoplasm,MiNEN)1例(1.6%),位于回盲部;余57例(93.4%)均为G1级NET,其中位于直肠52例,结肠5例;无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NEC)。不同NET病理学分级的肿瘤部位和肿瘤最大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图1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内镜下表现 A 白色半球形黏膜下隆起(直肠) B 息肉样结节性病灶(直肠) C 脐样缓坡隆起表面覆溃疡(结肠) D 增生性息肉样病灶表面溃疡伴出血(结肠)

表1不同病理学分级NET患者的肿瘤部位和最大径(例)

12例结直肠NET患者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缺失或因费用问题未行该检查,余49例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示,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Syp)、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A,CgA)、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89.8%(44/49)、75.5%(37/49)、81.6%(40/49);S-蛋白、CD56、CerbB-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19.5%(8/41)、47.5%(19/40)、35.5%(11/31)、71.4%(20/28)、45.0%(9/20)。18例结直肠NET患者行CK7检测,其中7例阳性;12例行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51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