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巾帼故事之
“最美家政人”(十)
郑念菊
玉环市楚门镇敬老院院长
家政从业30年
从决定办托老院的那一刻起,郑念菊便踏上了家政之路,一干就是30年!这30年,她名为院长,实为护理员,大事小事亲力亲为;这30年,她敬老孝亲,倾尽全力,投身爱心公益事业;这30年,她奋进学习,掌握养老知识,服务救助千名老人。
身为党员,践行善举,力行公益,就是郑念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多年来,她多次被评为玉环市老龄先进工作者、市妇联“最美志愿者”等,并于年被评为首届“感动玉环”人物,入选年度“浙江好人榜”。
筹钱办托老院欠账不欠爱心
年,郑念菊说服家人,辞掉工作,动用了所有积蓄,并向社会借款8千元,租房创办台州市第一家托老机构——“爱心托老院”。托老院定位为公益性质,收养对象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对家庭困难的老人少收生活费,对“五保”老人则免收生活费。
这样的定位,意味着郑念菊要个人出钱来贴补养老院的开支,但拿出这些钱着实困难。为了让托老院的老人们安度晚年,十多年来她筹钱借款,欠了不少账。
“欠下的钱我慢慢挣,只要他们老有所依,我苦点累点都值得!”每当郑念菊看到老人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她就倍感欣慰。
在“爱心托老院”里,郑念菊对待老人如同自己的亲父母。老人大小便失禁,拉在裤子里,她就自己动手洗;老人突发急病,她便立马背起老人下山看医生;凡住过爱心托老院的老人亡故,她都会去送葬。
郑念菊对待老人的这片心,深深打动了院里的老人家属,他们常常给她送来礼品表示感谢,但郑念菊一概谢绝不收,她认为敬老养老是遵从自己内心意愿而做的事,不是为了得到回报。
创办志愿组织服务困难老人为了让更多老人,特别是贫困老人得到关爱,郑念菊在年创建了“爱心球协会”,其寓意是像滚雪球一样,将爱心队伍扩大,让更多的困难老人得到帮助。二十年来,她从亲属朋友开始,积极发展爱心志愿人员,壮大服务队伍,目前协会已有50多名志愿者。郑念菊作为负责人,为掌握受助对象实际情况,给予更合适的帮助,她总是一家一户地到实地了解。很快,她的足迹就遍布了全市各地。目前,受这个组织资助的贫困户已达多户。年,她又创办了“爱心居民服务部”,义务为“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提供理发、刮胡须、剪指甲等日常的照料服务。多年来,风雨无阻,多达余人接受服务。学习业务医术周到护理老人在日常实践中,郑念菊意识到必须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老人。于是,工作之余,她开始阅读大量老年人健康养生报刊书籍,去医院学习量血压、按摩、急救、针灸等技术。刚开始学习针灸时,没有练习对象,她就在自己身上试,自己被扎得没感觉后,就找丈夫来做练习。为了学习理发,她拿自己儿子的头发实践。直到每项技术都练熟了,才去给老人们实操。
通过多年对医学保健的苦心钻研和实践,她现在所掌握的老年保健医疗等知识,绝不亚于一名医师。在托老院里,有7名病瘫老人通过郑念菊的护理,得到了康复。在长者公寓任主任期间,她一有空闲就为老人针灸按摩,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心得传授给其他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郑念菊用三十多年的实际行动来诠释这句话,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得以传承。不仅自己在做,还充分动员身边的每一份力量,关心照顾老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为老人们办实事、办好事,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可依。
材料来源/省妇联妇女发展部
图片/省妇联妇女发展部
编辑/辛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xm/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