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美善浦口人荀宜宏


美善浦口人:荀宜宏上门“养婿”胜似儿九九重阳节前夕,笔者陪同浦口区汤泉街道和金泉社区的两位干部去看望该社区90岁高龄的黄达兰老人,这位平日里很少开口的耄耋老人却握住社区干部的手:“你们帮我问问我女婿病好得咋样了,他的这个病为啥不生在我身上啊!”在场的人当即愣住,不由得攥紧老人的手,哽咽落泪。黄达兰老人女婿名叫荀宜宏,今年68岁,是一位当过20多年汤泉中学校长的老教育工作者。退休后的他和老伴王芳一起为感恩社会,在敬孝“养父养母”的同时做志愿者积极为社区、学校做公益事业,是当地居民中家喻户晓的“好人”典范。其实,其实,荀宜宏不是黄达兰老人的亲女婿,老人唯一的女儿也不是老人的亲闺女。老人年轻时在江北汤泉地区算得上是个漂亮妹,19岁时与当地一个家境还不错的小帅哥结婚成家,可婚后多年没有生养。后来与丈夫商定在安徽和县抱来一个两岁的女孩起名王芳,就是现在这个养女。养女小王芳7岁时,因为养父不喜欢她还常常打她,黄达兰一气之下带着小王芳与丈夫离婚出门。三年后,黄达兰再婚,小王芳有了第二任养父,从此,小王芳在这个不寻常的家庭中长大成人。女子一席话让他做了上门女婿荀宜宏从小聪敏好学,在当地汤泉乡上小学,考进中学。因姊妹多,父亲去世,母亲身体不好、家庭十分困难。还记得14岁时生产队分山芋,因家里缺工分都不能抬回家。当时读初二的荀宜宏为了减轻父母负担让其他姊妹们读书,主动退学到生产队放牛挣工分。离开校园的荀宜宏并没有丢开书本放弃学习,17岁的时候,当地的汤泉小学因教师生病借用他做代课老师,从此他走上了教育工作者的道路。从代课老师到民办教师,再由普通公办老师擢升到高级教师,从小学校长到中学校长,九十年代还被破格提拔为南京市少有的副处级校长。这都是与他能吃苦耐劳,有一个热心与爱心分不开的。20岁的那年,已是一名民办小学老师的荀宜宏到了农村青年谈婚论嫁的年纪。学校的隔壁就是一个女职工较多的纺织厂,有人介绍荀宜宏与纺织厂女工王芳相识,初次相见,身材不高长相一般的王芳并没有赢得荀宜宏欢心,然而,交谈中王芳的一席话让他有了此生非她不娶的想法。“我对我未来的另一半没有多少要求,只要他能嫁到我家为我养父母养老送终,我都能答应他的任何要求。”“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还要守在他们身边,这个女子心肠太好了。”当天回家后,荀宜宏向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支持。一周后的荀宜宏整装好了行李,去做了上门女婿。

省吃简用盖房子,他撑起了这新家

70年代的江北农村,男到女方家落户有个不怎么好听的词叫“倒插门”。做这样的上门女婿不仅要有冲破世俗的勇气,还要有承担起男子汉责任的能力。吃苦受累是必须的,而第一次来到即将过门的王芳家,荀宜宏看到的是一家三口蜗居一间房,房里除了几件农具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荀宜宏没有嫌弃,看到依搭在主屋旁边的一间当年防地震的棚子,他对王芳说:把这间棚子拾搭拾搭就可以做我们的新房啦!回到父母家里,荀宜宏把整理好的衣物和最心爱的书籍挑了两箩筐,做起了上门女婿。结婚后,已走上学校领导岗位的荀宜宏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开动脑筋为家庭经济创收。尽管做老师,又当了校领导,他却很少给自己添件新衣服,更不请客进馆子。为了攒钱盖房子,他与南京一个医药公司联系帮助这家公司糊药袋,糊一只药袋收入只有两厘五,就这样可怜的收入,他一家四口上阵,每天晚上他批完作业后都要坚持糊药袋到凌晨两点。两年后,正碰上道路拓宽原有的房子拆迁,就此机会,妻子拿出了糊药袋的积蓄,他又向朋友们借来钱,盖起了四间大瓦房,穷家终于有了新模样。为了岳父老病不复发他交了一帮医生朋友住上了新房子,还添上了一儿一女,一家六口生活过得其乐融融。然而,在荀宜宏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沉重的包袱,就是照顾好患肝病的岳父,如何能让他多活几年。那是与妻子王芳结婚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妻子告诉他养父几年前患严重的肝病,在医院里医生说已经肝腹水只能活几个月,后来靠吃中药活了过来,可医生叮嘱好好保养如果再复发,无药可治。为了照顾好岳父,他主动给岳父约法三章:不得下地干农活,家中的重体力的事必须等他回家做,晚上10点钟必须睡觉,吃的饮食必须由他来安排。荀宜为此宏还特意交了几个中医朋友,指导他给岳父配制中药,做合理保肝饮食,教会了岳父采中药和栽植中药。从年荀宜宏进门到年岳父80岁过世,他们一起愉快地生活了28年。岳父临终的那天,荀宜宏亲手帮老人理了发、剪了指甲,在安详的合上双眼的那一刻,老人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是你让我赚了28年。”岳母90高龄不生病他做的茶饭很讲究在汤泉街的一个小区里,见到了荀宜宏的岳母,老人虽年过九旬,但眼不花耳不聋。老人住的一楼一间平房,是荀宜宏三年前专门买的。荀宜宏说原来一起住三楼没有电梯,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老人晚上8点就要睡觉,他与妻子的劳作往往影响老人。现在老人住在他们楼下,每天他们吃饭在一起,晚上老人入睡了他们才上楼。这10年,他们做饭基本上是两种,硬一点自己吃,软一点老人吃。厨房用的电饭煲是一个大的,烧饭20年来都是两层,下层很软的饭老人吃,上层是硬一点的自己吃。年轻时老人胃不好,可进入老年后从没有犯过胃病。他们每天都要荤素搭配给老人做菜,保证营养还要保证健康饮食。老人进入晚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头疼脑热的,就连“三高”指标都正常。榜样的力量无穷晚辈们更懂孝敬随着黄达兰老人进入耄耋之龄,身体的机能出现了退化,牙齿全部脱落,小脑开始萎缩,甚至有时出现不认识人或大小便失禁的状况。然而,荀宜宏没有因老人的年岁已高而怠慢,而是更加地细心照顾。老人没有牙齿吃饭菜困难,荀宜宏花了近万元为老人装上了假牙。可这几年,老人的小脑萎缩时常出现痴呆妄想,有时吃饭时会把假牙拿在手里玩,甚至出现把假牙上丁塞的食物残渣用舌头去舔,第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出现了这种情况,恶心的荀宜宏一下子呕吐出来,可慢慢地也就习惯。荀宜宏生有一儿一女,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前年除夕,是荀宜宏新进门的儿媳第一次在大家庭里吃年夜饭。荀宜宏一整天忙里忙外,心里乐呵呵的,可是到了晚上要吃团圆饭的时候却发了愁:“儿媳第一次吃团圆饭如果老人又把假牙拿在手里玩,儿子儿媳能受得了吗?”荀宜宏与妻子商量后准备给老人在厨房里先吃,可儿子儿媳不乐意了,“怎么不让奶奶上桌吃团圆饭呢?”在儿子儿媳的强烈要求下,老人坐上桌吃了团圆饭。可不想出现的那一幕老人还是出现了,当场作呕的儿子儿媳没有怪罪和不高兴,儿媳说:“没关系,只要爸爸妈妈能习惯的事他们今后也能习惯。”近两年以来,老人的大小便失禁的情况经常出现,荀宜宏和妻子一般两人不会一道出门,必须留一个人在家里以便及时为老人清理。去年,荀宜宏添了孙子,儿子在大酒店办孩子的满月酒,荀宜宏考虑到老人不能去酒店,因为万一在酒店里出现大小便失禁那会影响喜庆气氛的。他告诉儿子他一个人去赴宴,妈妈和奶奶就不去了。儿子坚决不同意,“我们现在四世同堂,这样喜庆的日子怎么能缺少奶奶呢?”荀宜宏答应了儿子的请求,与妻子带上了老人不测时的换洗衣物,参加了孙子的满月宴席。可是就在欢庆的高潮时刻,荀宜宏闻到了老人下身传出的异味,他明白不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他与妻子立即搀扶老人进了卫生间,迅速做了清洗换衣裤的处理。儿子看到荀宜宏内疚的表情,安慰道:“爸爸没事的,我们小时候不也是随时随地大小便吗,可你们也没有嫌弃我们啊,我们现在更不能怪罪奶奶。”今年十一长假,可能是积劳成疾,荀宜宏突然心梗,一路鸣笛的救医院抢救,最终心脏装上了支架。一周后,荀宜宏出院回家,可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老人。看到出院的儿子气色不好,老人家心疼的说:“老天啊,让我去生病、去死吧,不能让我的女婿再受罪了!”浦口区委宣传部:张兴荣凌莉

值班编辑:季勇

校对:徐少有

副主编:朱倩华主编:钟远红总编:邹雷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69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