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甲/趾甲)和深部(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感染两类。
1足癣(脚气)
足癣,成人的发病率高达50-60%,病变部位主要是脚趾、趾间和脚底。典型症状是患处皮肤潮湿或发白,可出现水疱、发红、脱皮或糜烂,患者感到脚痒、刺痛或烧灼,并伴有异味。不良的卫生习惯,脚部存有小伤口都可增加患脚气的机会。脚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2股癣
发病部位在腹股沟、大腿内侧、阴囊、会阴及肛门周围。患处皮肤发红、发痒。由于不断搔抓和反复发作,局部皮肤变厚、粗糙。
3体癣(钱癣)
皮肤出现红斑、呈四周凸起(由许多小丘疹或疱疹排列而成),中心部位正常的铜钱样环形病变。多发于皮肤皱褶处。
4甲癣(灰指/趾甲)
手指甲或脚趾甲真菌感染导致病甲呈灰黄色,并增厚,易碎。甲癣主要引起外观上不美观,但患者不会有任何身体上的不舒服。灰指/趾甲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病变,需要较长期的治疗。
5念珠菌感染
包括皮肤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感染、阴道念珠菌感染和内脏念珠菌感染。其中,尿布皮炎是一种皮肤念珠菌病,多见于婴幼儿。其典型症状是包尿布部位的皮肤发红、出现红色丘疹、水疱,严重者可见渗出与糜烂。口腔念珠菌感染被称为鹅口疮(粘膜念珠病),多见于婴儿和长期、大量使用皮质激素或抗生素的成人。其典型症状是口腔内可见到一块块乳白色片状物,容易被擦去。妇女的阴道念珠菌感染也是一种粘膜念珠菌病,其典型症状是阴道及外阴发痒、阴道分泌物增加,呈黄白色、豆腐渣样。常见的内脏念珠菌病有:念珠菌性肺炎/肠炎/食管炎/心内膜炎,属深部真菌感染。
治疗药物1抗真菌药
系统性抗真菌药主要包括抗生素(如两性霉素B、制菌霉素),以及咪唑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益康唑、硫康唑、噻康唑)。深部真菌感染或严重、大面积的浅部真菌感染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真菌药。系统性抗真菌药可引发一些副作用,肝或肾功能受损者应慎用。
2外用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膏/药水/药粉(例如制菌霉素和咪康唑类抗真菌药)适用于局限性的浅部真菌感染,较少引起副作用。用于指甲/趾甲感染时,疗程长达数月。
如出现下列情况请患者尽快就医
1、患者有严重的头皮瘙痒和大量头皮屑,使用普通去屑洗发水无效。2、病变部位继发感染、皮肤破损或伴有严重的异味或瘙痒。3、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发生念珠菌感染。4、阴道及外阴发痒,阴道分泌物增加的妇女。5、伴有发烧、咳嗽、腹泻等严重症状。6、大面积的癣或者经常、反复发生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的预防
1、经常洗澡、每天洗脚、然后将皮肤,特别是皮肤皱褶、缝隙处彻底擦干。2、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尤其是在公共浴室,以免传染。3、最好是穿全棉的袜子和内裤,每天更换一次。4、最好穿透气性好的鞋,可以在鞋里或袜子上撒一些抗真菌药粉,以起到预防作用。5、大多数的抗真菌药需要持续使用直至真菌感染的症状消失后至少2周。
药房培训网、药房培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sp/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