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摄影师热衷于在风光题材中使用长曝光进行拍摄。这种拍摄技术能让我们将画面变得柔美和谐,并更加显著地强化场景中的动静对比。你有没有想过,让画面中的水浪变得如细绢般柔滑,用舒展的云来营造出一幅梦幻般的景象?如果这些都是您所期望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您而写的!
风光摄影必修课“堆栈长曝光”
我曾分享过许多关于“传统”长曝光的拍摄技巧,但是面对日间长曝光以及超长曝光的拍摄题材时,往往需要使用中性密度镜(ND滤镜)降低光线,才可以实现更长的曝光。但ND滤镜的售价属实有些偏高,且使用频率较低,这让不少摄影爱好者望而却步。但是今天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拍摄思路,尝试使用后期“堆栈”,在没有ND滤镜的条件下,实现长曝光效果。
什么是“堆栈”长曝光?
“堆栈”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将几张图像按照不同的算法进行叠加,最终合成为一张,并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本文着重于对多个慢门图像进行“平均堆栈”,使曝光时间重叠,从而达到更慢的快门效果。虽然堆栈的概念听上去有些抽象,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地简单。与常规的ND滤镜长曝光相比,该方法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传统ND滤镜长曝光的劣势:
尽管相机技术发展迅速,但长曝光仍会导致图像传感器温度过高,从而产生热噪。另外,ND滤镜也会直接影响到最终图像的拍摄质量,劣质的ND滤镜会导致图像的解析力出现显著的下降,并且往往还会伴有明显的眩光和高光位置出现紫边等光学问题。
在使用高倍率的ND滤镜时,取景器将漆黑一片,自动测光与对焦将全部失效,这往往需要我们对其进行预构图和预对焦,并根据当前曝光参数,利用计算工具来决定使用ND滤镜后的新快门速度。
“堆栈”长曝光的优势:
由于堆栈是逐张拍摄,因此拍摄间隔与较短的曝光时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噪,也正因如此,拍摄时的测光、对焦、取景、构图与正常拍摄几乎无异,不存在任何的局限性。
堆栈最大的优点是将多张图像合为一张。如果小部分的图像素材出现了问题,我们也可以在后期时将其去除,使用剩下的图像来完成所需效果,具有较高的可控性与拍摄保障,极大地提升了出片率!
堆栈长曝光的前期拍摄
如果没有明确的前期拍摄思路,请不要随意地按下快门。在长时间曝光的拍摄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拍好照片并非靠运气,提前做出完善的准备是关键。
强调画面中的动静对比:
虽然我们使用长曝光进行拍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场景,都能产生柔美梦幻的效果。在长曝光的拍摄中,我们最需要了解的道理是“动则虚,静则实”,我们必须对所能产生运动的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好的长曝光照片往往突出了诸如建筑物、岩石、树木等静止对象与诸如云和水这样的动态对象的对比。
注意稳定性提升图像质量:
三脚架是长曝光的必备工具,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应对长时间的逐张拍摄。当使用三脚架时,也不要忘记关闭相机和镜头的防抖功能,避免产生反馈环,从而影响到最后的拍摄质量。
堆栈长曝光的拍摄设置:
堆栈长曝光需要用到的核心功能是间隔拍摄。此功能能够提前设置拍摄间隔,以及拍摄张数,并精确到某分某秒内进行,从而实现长时间的多次快门自动释放。
该功能仅存在于部分专业机型中,若您的相机不具备该功能,也可采用支持间隔拍摄的快门线达到相同效果。无论是使用相机自带的间隔拍摄还是快门线,我们都需要注意,拍摄间隔时间要略大于我们所使用的快门速度。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8%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jb/1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