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的时候小便就常常自己出来,更不能走路,一走路就开始漏尿,黄主任您帮我看看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太影响生活质量了,成天穿着纸尿裤,下面老是湿湿的,很不舒服。”
这是一位前列腺癌的中年患者,年2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前列腺腺泡腺癌,术后予以康士得和诺雷得治疗。
这位患者初次来就诊时尿失禁比较严重,予以中药口服联合针刺治疗1月后症状好转了80%。
患者就诊时主诉为:“站立时漏尿,行走时更甚,睡眠差,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食欲可,大便通畅。”,舌苔黄腻,脉弦滑,重按无力。
处方:柴胡12g 黄芩12g 桔梗6g
枳壳9g 厚朴9g 荷梗12g
大腹皮15g 生晒参10g 苍术15g
黄柏15g 穿山龙30g 炒薏米30g
怀牛膝30g
针刺穴位:
会阴、长强、百会、中脘、水道、归来、气海、关元
患者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四诊合参,目前虚实夹杂,既有肝胆湿热下注,又有气血不足,黄金昶教授以柴胡达原饮和四妙散加减治疗。
柴胡达原饮为清代名医俞根初治疗湿热疟邪郁伏膜原所制,黄教授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将其应用于湿热气滞夹杂之肿瘤。本例即用柴胡达原饮去青皮、槟榔加大腹皮、生晒参、苍术、黄柏、穿山龙、炒薏米、怀牛膝而成。
方中柴胡、黄芩疏肝清热,桔梗、枳壳疏通肺金气机,厚朴宽利中焦,大腹皮下气宽中,荷梗醒脾理气,草果芳香化湿,合苍术、黄柏、炒薏米、怀牛膝四妙散加强清热祛湿及补肾作用,穿山龙活血利水,生晒参大补元气,全方可疏肝、宣肺、健脾、补肾,祛除湿热毒瘀,补益气血,恢复膀胱气化。
同时辅以针刺手法:
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可主治小便不利、遗尿;
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有清热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治疗大小便难,淋症;
百会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与会阴穴同治,任、督通调,固摄尿液;
气海,为肓之原,主一身之气,可培补元气、化气利水、通调水道;
关元在脐下3寸,《难经》称其为“脐下肾间动气”所在,“丹田”之气所在,是生命之源,可固本培元、温补肾阳,《医经理解》也指出关元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也”,针之可调补元气;
中脘穴亦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针之可补中益气;
水道、归来穴均属足阳明胃经,可主治小便不利、遗尿。
以上诸穴共用使膀胱气化正常,尿失禁恢复。
按
语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一般术后半年内可逐渐恢复控尿功能。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患者术后1年仍有尿失禁,咳嗽、打喷嚏、走路时均会出现漏尿,护垫、成人纸尿裤成为了贴身伙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尿失禁的原因主要包括:尿道外括约肌损伤、膀胱颈部挛缩、NVB损伤和膀胱逼尿肌功能不稳定,患者年龄也具有相关性。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有保守治疗如吸水产品和阴茎夹、行为治疗如盆底功能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药物治疗、尿道填充剂注射、男性吊带术以及人工尿道括约肌等,但疗效尚不能尽如人意。
传统中医认为,尿失禁属于中医“遗溺”、“小便失禁”、“小便不禁”等范畴,《灵枢·九针》篇云:“膀胱不约,为遗溺”,直接论述其病位在膀胱。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则尿液正常排出。
《景岳全书》指出:“夫膀为藏水之腑,而水之入也,由气以化水……由化而入,由化而出。气不化则水腑枯竭,水蓄不行……”。
膀胱气化功能正常与否,与肾、脾、肝、肺等脏器密切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开窍于二阴,主司开阖,与膀胱互为表里,尿液的正常排泄与肾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小便不禁候》云“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不能温制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若脾气虚弱,气陷不升,摄纳无力,气化失司,水液无制,影响膀胱的固摄作用,则小便失禁。《伤寒杂病论·杂病例》(桂林古本)指出“下焦承中焦之气,中气未和,谷气不行,故下焦竭者,必遗溺失便。”薛己提出:“膀胱不约为遗溺,小便不禁……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疏泄功能太过或不及均会影响尿液的排泄,《灵枢·经脉》明确指出:“是主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失于宣降也会影响尿液的排泄,《仁斋直指方》曰:“水气之本在肾,其末在肺,则知天一之水,自下而生,相为贯通也。”《素问·咳论》指出:“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黄金昶教授指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继发于前列腺癌术后的尿失禁,因此还需要考虑前列腺癌及术后气血虚弱的影响,主要病因病机包括“湿、热、毒、瘀、虚”。
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患者临床中屡见不鲜,我们通过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 张巧丽
张巧丽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创新联盟理事,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中医分委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火针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肿瘤的临床、科研工作多年,对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肺癌及胃肠道肿瘤等常见良恶性肿瘤的防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综合采用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控制肿瘤进展,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如化疗呕吐、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早期不全肠梗阻、早期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包括肛门直肠痛)、手足综合征、胃瘫、癌性疼痛、脱发、脑积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等。
告患者书: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hw/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