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8月18日张博士医考乡村全科每日一分


问食欲与口味的临床意义

1.饮食饮食主要指食欲与食量。食欲即对进食的要求和进食的欣快感觉。食量是指进食的实际数量。

1)食欲减退

指患者进食的欲望减退,甚至不想进食的症状。又称不欲食、食欲不振、纳呆。

新病食欲减退,一般是邪气影响脾胃功能,正气抗邪的保护性反应。久病食欲减退,兼面色萎黄,食后腹胀,疲倦者,多因脾胃虚弱,腐熟运化无力所致。纳呆少食,脘闷腹胀,头身困重,苔腻脉濡者,多因湿邪困脾,运化机能障碍所致。纳呆少食,脘腹胀闷,嗳腐食臭者,多因食滞胃脘,腐熟不及所致。

2)厌食:指厌恶食物,甚至恶闻食臭的症状。

厌食,兼脘腹胀痛,嗳腐食臭,舌苔厚腻者,为食滞胃脘。厌食油腻,脘闷呕恶,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者,为湿热蕴脾。厌食油腻,胁肋灼热胀痛,口苦泛恶者,为肝胆湿热。孕妇厌食,伴有严重恶心呕吐者,谓之妊娠恶阻

3)消谷善饥

指患者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亦称多食易饥。

消谷善饥,兼多饮多尿,形体消瘦者,多见于消渴病。消谷善饥,兼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

4)饥不欲食

指患者虽有饥饿的感觉但不欲进食,或进食不多的症状,见于胃阴虚证。常伴胃脘部嘈杂,嗳气,干呕,呃逆,咽干口燥等症状。因阴虚虚火内扰于胃,故胃中有饥饿感,但胃虚受纳功能减退,故不欲食。

5)偏嗜食物或异物:指嗜食生米、泥土等的症状。多为虫积。孕妇偏食酸辣等食物,为生理现象。

2.口味

1)口淡

指患者味觉渐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

2)口甜

指患者自觉口中有甜味的症状。多因湿热蕴结于脾。口甜而少食、神疲乏力者,多属脾气亏虚。

3)口黏腻

患者自觉口中黏腻不爽的症状。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及寒湿困脾。

4)口酸

指患者自觉口中有酸味,或泛酸,甚至闻之有酸腐气味的症状。多见于伤食、肝胃郁热等。

5)口苦

指患者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

6)口涩

指患者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症状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气火上逆所致。

7)口咸:指患者自觉口中有咸味的症状。多认为是肾病及寒水上泛之故。

问二便的临床意义

(一)大便

1.便次异常

1)便秘:又称大便难。指大便燥结,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或时间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的症状。多因胃肠积热,或阳虚寒凝,或气血阴津亏损,或腹内癥块阻结等,可导致肠道燥化太过,肠失濡润,或推运无力,传导迟缓,气机阻滞而成便秘。

2)泄泻:又称腹泻。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的症状。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痨虫或寄生虫积于肠道,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或久病脾肾阳气亏虚等,均可导致。

2.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食物的症状。病久体弱者见之,多属脾虚、肾虚;新起者多为食滞胃肠。

2)溏结不调:指大便时干时稀的症状。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所致。若大便先干后稀,多属脾虚。

3)脓血便:又称大便脓血。指大便中含有脓血黏液。多见于痢疾和肠癌。

4)便血:指血自肛门排出,包括血随便出,或便黑如柏油状,或单纯下血的症状。多因脾胃虚弱,气不统血,或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等所致。若血色暗红或紫黑,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者,谓之远血,多见于胃脘等部位出血。若便血鲜红,血附在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者,谓之近血,多见于内痔、肛裂、息肉痔及锁肛痔(直肠癌)等肛门部的病变。

3.排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多因大肠湿热,或热结旁流,热迫直肠所致。

2)里急后重:指便前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常见于湿热痢疾。

3)排便不爽: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者,多因湿热蕴结大肠;腹痛欲便而排出不爽,抑郁易怒者,多因肝郁脾虚;腹泻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者,多因食积化腐,肠道气机不畅所致。

4)大便失禁:指大便不能控制,滑出不禁,甚则便出而不自知的症状。常因督脉损伤,年老体衰,久病正虚,久泄不愈,脾虚气陷,肠道湿热瘀阻等,引起脾肾虚损所致。多见于脊柱外伤、久泻、休息痢、脱肛、肛门及肠道癌瘤、高年体衰及久病虚损等病。

5)肛门重坠:指肛门有下坠之感的症状。常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多属脾虚中气下陷,常见于久泻或久痢或体弱患者。

(二)小便

1.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新病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小便短赤者,多因湿热蕴结膀胱;久病小便频数,色清量多,夜间明显者,多因肾阳虚或肾气不固。

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合称癃闭。实性癃闭多由瘀血、结石或湿热、败精阻滞、阴部手术等所致。虚性癃闭,多因久病或年老气虚、阳虚所致。

2.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指尿次、尿量皆明显超过正常量次的症状。小便清长量多者,属虚寒证。多尿、多饮而形体消瘦者,多为消渴,为肾阴亏虚,开多阖少所致。

2)尿量减少:指尿次、尿量皆明显少于正常量次的症状。多由热盛伤津、腹泻伤津、汗吐下伤津;或心阳衰竭及脾、肺、肾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液内停;或湿热蕴结,或尿路损伤、阻塞水道等,水道不利所致。

3.排尿感异常

1)尿道涩痛:指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涩滞不畅的症状。可因湿热内蕴、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肝郁气滞、阴虚火旺、中气下陷等所致。

2)余溺不尽: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著于尿路等所致。

3)小便失禁:指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行溢出的症状。多因肾气亏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不能约摄尿液所致。因尿路损伤,或湿热瘀血阻滞,使尿路失约,气机失常,亦可见小便失禁。若神昏而小便失禁,多为邪闭心包,心神失去其主宰作用所致。

4)遗尿:指成人或3岁以上小儿于睡眠中经常不自主地排尿的症状。多因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所致。亦可因肝经湿热,下迫膀胱引起。

赞赏

长按







































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hw/4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