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广播里听了一小段英语课堂,虽然讲的是一些基础知识,但让人忽然由英语学习联想到了AI。
AI大模型跟人脑学外语有一个极为相似之处:先大量输入基础资料,直到有一天它们之间产生了足够多的网状连结后,智能就忽然出现了。
很是神奇。
学一门外语,初期是一个个单词,一个个知识点,它们像孤岛一样零星分布,直到忽然有一天我们自己开窍了,孤岛之间产生了连接,于是外语能力就猛的上了一个台阶。
像外语在初学时人最常见的问题,总想着要先用母语想好原句,再逐个单词翻译,这样说出来的句子不仅不通,且错误的用法比比皆是,如开灯用open。
中学时期的英语课堂上,黄老师就会跟我们指出这些,并鼓励大家多阅读,多听歌,多看剧(多玩星际,英文版的,Kevin在边上小声说),以培养语感。
英语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的一门课程。
很多朋友肯定不以为然,你说的这都平平无奇,只是英语教学里基础的概念,没啥特别的。
但是,我们的黄老师年轻漂亮啊!
一
英语老师,在学生们眼中,至少在80后这批学生眼中,是一个洋气的身份。
千禧年前后的那一批中学生们,恰逢改开不久,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打开窗户看世界,与之相伴生的,是学生们对欧美国家的美好想象,那边的世界代表着高端、前沿、时尚、秩序以及等等,随后,我们会在潜意识里自然的将这些美好的向往与英语老师本人关联起来。
加上英语老师中又以年轻女老师居多,更容易给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于是我在后来的时光里,每每接触到前沿科技和新知识,脑海中时不时就会浮现黄蜜老师的倩影。
走在时尚前沿、年轻漂亮的黄老师很受我们学生的欢迎,男女生通吃。特别幸运的,我从初一到高三当了她整整6年学生,犹记得高一开学第一节英语课,看到熟悉的黄老师又站在了讲台上,几位老同学默契的对视一眼,笑得开心而灿烂。
而后,同学们作满天星散到全国读大学,再然后,更多的同学们积极筹备出国,要去亲眼看看这个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看看它们到底是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
我们在后来的聚会中,当然会聊起曾经的老师们,大家会亲切的继续称呼她Miss黄。
二
说到学英语,自然绕不开一个人:俞敏洪。电影《中国合伙人》就是他们的故事。
这部优秀的电影最能直观展示那个年代老师和学生们典型的精神风貌,每个人都急切的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从窄门里蜂拥而出,来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原始丛林。那里面有宝藏和鲜花,也有猛兽。
那是一个敞开怀抱迎接新事物、兼容并包的时代,人们面对着从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在里面找乐子,找赚钱的机会,每个人都是打了鸡血一般,使不完的劲,聊不完的新鲜事儿。虽然都没钱,也都没见过世面,但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都看花了眼,上层的管理员们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火爆场面,还没啥管理经验,下面的人们也乐得没人管太宽。
改开之初确实赚钱的机会很多,但老板们自己有时也很惨,他们中的一些人靠着胆子大、眼光毒赚来的钱,又莫名其妙的被偷、被抢、被骗走了,那种经历过顶峰然后跌落的不甘,最是诛心。
曾经,火车站附近到处都是扒手,和抢我们小孩钱的街溜子,广州火车站对于没太出过门的朋友而言,更是一个恐怖的代名词,不过人们总会戴着滤镜美化过去的年代,就像同学几个聊起90年代的故事,就会很激动一样。
过去并不那么美好,但人无再少年,那个年代里发生过的事,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就是我们唯一走过的人生轨迹,轨迹汇聚得多了,就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
我们必须将其美化。
但我们的英语课不用美化,Miss黄更不用,她本来就很美的。
三
新年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再聊点跟英语相关的。
开头有提到AI大模型,这一年来它以席卷之势,霸占了各大行业头条。让人惊讶的是外面的世界城头变幻大王旗,AI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用的全是我不认识的软件,可恶的stablediffusion还需要一定配置的电脑才能跑得动,我需要重新了解一下电脑的配件性能,还得跟老婆申请新电脑的资金……
看着网页上满屏的英文文档,那一刻我像一个重新注满了水的三体人,滋润过来了,感觉一切都回来了。
时间线拨回年,《TheCupOfLife》唱响全球,几位同学家里陆续买了电脑,我们会在课间互相推荐不同游戏,我们会私下交换各种各样的电脑碟片,有时候里面会找到宝藏软件,毫无意外的,当时市面上的所有软件的界面,几乎都是全英文的,我们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装上再说。
从小学开始接触的英语,意外的在这个领域发挥了实战作用。
网络1.0时代,走在时代前沿的70后们,先一步迈出国门,等到我们懂得操作电脑时,他们已经把门户网站搭建好,给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窗口。
网络2.0时代,是手机移动互联时代,年iPhone横空出世之后,正是80后大学生们毕业之时,我们见证并亲手建设了整个2.0时代,目睹了它从无到有,直到现在仍在持续发展的全过程。
网络3.0时代,暂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亦或者其实它还并没有真正到来,由于地球村的经济增长乏力,人们急需新科技的出现来发掘新岗位,带动新的经济增量。
所以,一旦有新概念出现,人们就迫不及待的给它们冠以下一个革命者的名头,迄今为止,云计算、物联网、AR、5G、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AI大模型,你方唱罢我登场。
每一个都是行业的创新者和探索者,但每一个概念背后,也代表着细分领域之间厚厚的城墙与护城河,普通人一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每天也只有24小时,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个项目都去深耕。
运载着金条的货车走哪条道是没人提前知道的,而捡到钱的幸运者们,起得早固然是基础,最关键的还是恰好在那个时候,他们出现在了合适的位置,早一秒或迟一秒都不行。他们事后总结说,原来我是这么成功的,但时机已逝,每个人都有他独一无二的成长路径,不可复制。
赚大钱当然是很难的,甚至主要靠运气。
再然后,终于后知后觉的懂得,既然“搞钱”是现代人的第一要务,那就认真点搞,而其中有个取巧的办法,就是跟着前沿科技一起研究探索点什么,看看年轻人之间在流行些什么,一如近几十年,一切高端和前沿的事物,都要通过英语学习交流一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hw/1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