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

ldquo白大仙rdquo的夹缝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1008/144576.html

///

姥姥家的院子里常年放着一小盆猫粮和一小碗水,备着给小区里的流浪猫们。每到夏日晚上十点多,就能听到院子里的灌木丛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那是两位带刺的客人,姥姥叫它们“球子”。虽然名字都一样,可一只更大更圆,颜色也更浅一些,而另一只略显瘦小。离开了灌木丛的“球子”在院里慢慢挪动,两只绿豆般的小眼四下张望。直到确认安全,才会在猫粮盆边大快朵颐一番,待“酒足饭饱”再扭着圆圆的身子结伴离开……

01

传说中的“白大仙”

姥姥口中的“球子”,正是传说中的“白大仙”——刺猬。这一“五大家仙”之一的物种,是吉祥之物,寓意着招财进宝、防病消灾。能被称之为“家仙”,也足以表明自古以来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时至今日,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生活的我们,已很难再见“白大仙”们的身影。不过,如同取得城市“户口”的貉,“白大仙”们也遵循着自然演化过程中生物适应性发展的规则,亦步亦趋地来到了城市。

在我国,刺猬主要分布在北方和长江流域,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城里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两次偶遇刺猬的经历。这大抵和城市绿地的增加和河道水质的改善息息相关。

作为冬眠类哺乳动物,每年冬眠结束是刺猬最虚弱的时候。这时,它需要尽快找到干净的水源,大量饮水来代谢掉长时间储存在体内的毒素。而城市生态的改善,给刺猬们带来了新的生存环境。

姥姥院子里的“球子”,就是这样的代表。

02

城市中的潜行者

夏天的夜晚总是一天里最宜人的时候,几分清凉中,人们大多喜欢在这个时候出门散步,吹吹小风、听听蝉鸣。这时,也是刺猬们最忙碌的时间。

昼伏夜出和胆小敏感的习性,让它们更习惯于在晚上觅食,而夏天又是一年中食物最为丰足的季节。视力不是刺猬的强项,但灵敏的嗅觉能够让它精准地定位到附近的食物……小区居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的瓜果蔬菜、自然馈赠的蚊虫鼠蚁,都是刺猬的心头好。

不过相比这些,流浪猫们的猫粮却获得了刺猬更多的青睐。

“球子”过了许久的平静日子,偶然有一天,院子里来了一只带崽的母猫,把孩子留下后便转身离开。逐渐长大的小猫们把院子当做了自己的家,也理所当然的认为姥姥投喂的猫粮归它们所有。

冲突已不可避免。有一天,“球子”像往常一样结伴踱进了院子,刚到盆边就被院子里那只最厉害的黑猫打了一巴掌。前后僵持了一阵,最终以黑猫的胜利收场。

再后来,院子里再也听不到窸窸窣窣的声音,也再也没见到过“球子”的身影了……

03

艰难生存的求生者

城市中的“求生者”并不只有刺猬,黄鼠狼、貉,以及并不能被称之为野生动物的流浪猫,都是与刺猬争夺资源的竞争者。

与这些“城市居民”相比,刺猬体型较小、行动缓慢、生性胆小,还有冬眠的习性,这似乎都让刺猬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小刺猬一般在7-8月出生,11-12月温度降到7℃以下时开始冬眠),一只新生的小刺猬要尽可能快速的长大,增加体重为冬眠储备脂肪,因此它迫切的需要充足的食物资源。

猫粮就是最稳定的食物来源,但这也意味着争夺在所难免。刺猬天生的防御优势让它失去了攻击性,面对野猫灵活的攻击似乎无能为力。流浪猫,这个一定程度上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种群,慢慢影响着“原住民”们的生存,它们为刺猬带来食物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

自年以来,受栖息地退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刺猬的数量下降了30%。近几年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让情况或许有所改善,但刺猬依旧在人类与流浪猫的夹缝中求生,这三者之间能否找到平衡以及适合的相处之道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期待有一天,能在姥姥家的院子里再见到“球子”。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文

小怪兽

主编

Jo

合作邮箱:mediahope

.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hw/103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