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孝经第十二讲第十章纪孝行章


戒霖法师讲解.03.28

纪孝行章第十(上)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各位居士,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讲《孝经》第十章,孝经第十章的题目叫纪孝行章。什么意思呢?专门记录我们如何行孝,如何落实孝道,这些如何去侍亲,侍奉我们的双亲,讲得非常的具体。

纪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孝子如何侍亲?也是第一句,怎么去侍奉双亲呢?居则,就是在父母一起住的时候,在家里‘则致其敬’。那么跟父母一起住的时候,要有什么呢?要有恭敬。‘致其敬’就是要达到一种恭敬。如果没有恭敬,那我们住就跟养宠物一样的。你看宠物也跟我们一起住,但是我们对宠物没有那种对父母的一种恭敬,所以对父母必须要有恭敬。这是第一个。

第二,“养则致其乐”,我们养父母的身体。但是,要养父母的心,让父母欢心。就是欢心,让父母安慰,乐就让她安慰让她欢喜,我们做的事情让父母放心。假如说一个人出去干坏事,或者晚上夜不归宿,这种会让父母不安心的,心里会很为你担忧。父母为你担忧,也不放心你在外面是否干的坏事。所以这种就告诉我们,我们不但要让父母快乐,生活起居也让她的心有个安慰。

接下来呢,第三,“病则致其忧”,病就是父母的病,儿女担忧。我们说父子同体,母子同心。最为担忧的是谁呢?如果一个孩子生病了,儿女生病最担忧的就是父母。经常我们看到电视,或者看到媒体上,或者看到我们周边的人,如果这个母亲他小孩子生出来不大,宝宝如果生病的时候,他真的愿意代替小孩子生病。自己非常的着急,医院找大夫,医院都是母亲,母子连心她会非常的担忧。

第四,“丧则致其哀”,送终的时候,就是父母送终的时候,走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怎么去哀心,这个不是说哭得很厉害,而是说你要悲哀。父母都走了,你还能去打麻将,父母都走了,你还能在外面吃喝嫖赌,所以这一段时间最起码说你要哀心。古人说:“三年丁忧”,什么意思呢?三年的时间守孝,我们现在没办法做到三年,但是你最起码也要在四十九天之内要哀要忧。

现在人往生了,几天过后好像就跟没事一样的。其实我们四十九天之内,无论如何要保存在四十九天。我见过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是莆田新度这边,他当时父母生病的时候就陪伴他身边,有一年的时间都睡在父母的旁边,生怕父母晚上起来的时候叫不到人,然后为父母护理,这样的一直陪伴着。

这个孝子我看他已经五、六十来岁,身体也不是那么好,但是为了母亲,他把这个心思都放在父母身上,然后为她精心照顾,就是这样子照顾了一年。后来往生过后他为了父母超度,然后就花了很多钱。他发愿用五万块钱,用五万块钱做功德超度,然后印经、供僧、放生。后来,我就给他列了一个单,四十九天之内每个七就做一些善事。他一共前后为父母做功德的事,他跟我讲,他一共花了二十万,另外一个寺院要建寺什么的。我说,你这个钱花的是为父母而花的,为父母做一些功德这是说明行孝道。这里的‘哀’就是悲哀,内心里面有哀痛和真孝。

第五,“祭则致其严”,这个就是尊严的意思,表示庄严。祭拜的时候,你不要感觉无所谓,反正买一个东西去山上,去坟墓里面随便祭一下。它要庄严,花一束,或者水果,这些要诚心的去供、去买。

“五者备矣”,刚才讲的五点。一个是住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养;在一起的时候怎么恭敬;养的时候要让父母什么欢心;生病的时候应该为父母担忧,然后要帮父母看病;过世的时候怎么哀痛,然后祭拜的时候要庄严。这个是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然后才能事奉双亲。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当官的,你在上位决不能骄傲。“为下不乱”,下面的老百姓那就不会乱来。因为什么呢?因为你不骄,就是傲慢、骄傲,你在这个位置你不能有傲慢。

你看我们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到哪里都是跟老百姓走在一起,经常问寒问暖,问你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问你们今年的收入,生活过的怎么样?领导人都是挺关心的,这样我们老百姓就不会乱,乱就是‘动乱’。“在丑不争”,这个不是丑陋的丑。这个丑就是在大众触动的时候,应该要和睦相处,就是和睦的意思。

“居上而骄,则亡”,如果你在上位,你是一个领导人。或者是一个公司的领导人以慢心来管理下面的。那好,你这个公司就肯定完了。“为下而乱,则刑”,如果你是在下位的,你上面有领导的,那应该说就会受到处分。这个就是处分,或者是坐牢。“在丑而争,则兵”,在丑就是在大众的时候,你如果争吵的话,最后会怎么样呢?这个指的就是相斗、武器相斗的意思。“三者不除”,所以三者要去除干净。

“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如果你三者都不除掉。你在上位很骄傲,在大众当中你只能跟人家不和。然后在下位你不尊重上位的人,这样子你即使用什么样来养你的父母,乃至做祭拜的这种,乃至说父母老了,你非常的悲哀也没有用的。“犹为不孝也”,怎么能尽孝呢。好,这段大概是这样子。

这里分享一段:在古时候,我们看到二十四孝里面一个故事,就是宋朝的大文豪、文人黄庭坚,他毛笔字写得很好,有德有才,在朝廷做官,很有声望。可是他每次从朝廷回家以后,必定是先给他母亲去洗尿器。古时候因为屋子没有现代化的洗手间设备,都是用一个尿桶或者马桶,特别是老人家在房间里面,方便他们使用。所以第二天早上就要把尿器、马桶拿去洗。黄庭坚家里有佣人,有很多的奴婢,可是黄庭坚不让他们洗,非得自己亲自动手。结果很多奴婢也看得不好意思,就说:“黄大人,你就让我们来洗,这些脏活,你老人家就不要再干了。”可是黄庭坚对这些佣人说,“你们洗的不干净,我妈妈非常喜欢清洁,一点肮脏都受不了,你们洗的马马虎虎的话,不干净让他生烦恼,我得亲自洗。”

你看看,他不是说嫌弃他们不干净,而是自己亲自洗,他妈妈心理肯定能够欢喜。你看看这个黄庭坚,他这么有声望,这么有地位,仍然回家去做粗重、最脏的活,这是什么呢?体恤到他母亲这种非常爱清洁的习惯,所以照顾他母亲是无微不至。二十四孝里面太多太多,这样的赤子之心或者孝子。

现在我们这里再分享:现代我们就看到报道上说,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他也做出类似的事情。当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做了开国的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同时也做了外交部长。有一次他出国回来,带着他太太还有几个官员,路经家乡就顺道去看看他自己的母亲。

这位母亲当时躺在床上,因为他母亲大小便失禁,所以每天都要换一些尿湿的裤子。这时陈毅正好从外面进来,他母亲尿湿的裤子还没来得及收起来,一看到自己儿子回来,就赶紧叫人把这些裤子塞到床的下面,把它藏起来。但是被陈毅看到了,他就笑着来到母亲身边,问说:“母亲,很久没回来看你了,你刚才藏的是什么东西?”他母亲说:“没什么。”陈毅说:“来,我来看看”,他就趴到床底下,把那些尿湿的裤子拿出来,对他妈说:“妈妈,这个尿湿的裤子,我来给你洗就好了,你何必要藏起来?”老太太一把就抓住他儿子,说:“不行不行,你现在都当元帅了,是我们的开国元老,怎么能让你洗尿裤?”陈毅就对他母亲说:“妈妈,我小的时候都不知道尿湿过多少裤子,你帮我洗了多少尿裤,我才帮你洗一次,也不为过。”说完,就把这些尿裤拿出去洗。还把他的太太叫上一起洗,陈毅元帅也很懂得教孝道,叫媳妇要跟着学。所以我们看到这些有成就的人,他们给我们做的这些示现,对于自己的父母,无论大小事都是这样的去关怀照顾,而且是以一颗恭敬的心去照顾他们。

这里孔老夫子讲的色难,“色难”是什么意思?就是脸色不好看。假如说我们孝顺当中,一次两次还可以,时间久了,可能脸色就不好看。这里说给父母夹菜,或者让父母先吃这些孝顺,对父母也要恭敬。但是这个脸色不好看,“色难”就是脸色不好看,就是装着样子做出来,好像也找不出破绽,脸色不好看也不行。

‘孝’不仅是看行为,更重要的是看你的存心,如果存心对父母不以为然,虽然在表面上,行为上,做的还挺圆满的。孔老夫子说,这也不是孝,为什么呢?他跟父母一体的心没有发出来,至亲至爱的心没有发出来。

这里讲到一个故事:《太上感应篇》里面一个故事,讲到一个书生去赶考。晚上做梦,就梦到自己到文昌宫里面去了(文昌宫是主管功名的)。见到文昌帝君,他想知道自己的考试考的第几名,文昌帝君看了他的功名录,皱着眉头。他想这是什么回事?难道我榜上无名吗?这时候他就马上对文昌帝君说了,“我还挺孝顺父母,我做人还是挺正直的。”但是文昌帝君说:“你犯了腹诽的罪过。”什么叫腹诽?就是腹部、肚子里。就是诽谤。你对父母表面上是很孝敬,可是你内心里不以为然,内心里还有看父母的过失,批评、诽谤父母的念头,这叫做腹诽。所以你这功名也上不了。你想想,这个我们要看心,如果是没有这个真正至亲至爱的存心,没有对父母由衷至诚的恭敬,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来,那还不能称为孝。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做个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备注:本文为居士们学修笔记,如有错误请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感恩合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fd/83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