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痔疮,还真是个常见病,多发病,俗话都说“十人九痔”的嘛。一旦发作起来,寝食难安,如何形容都不为过。前两天朋友聚会,难免小酌几杯,向来豪爽的小周同学却一反常态,一改往日豪饮的路线,小口细抿起来。一众兄弟好不习惯,细细问来,原来小周同学有难言之隐,痔疮发作了。本来不益参加酒局,但是多年老友相聚,也很想念大家,只好多表情意少喝酒啦。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发作最严重的时候真是夹着一条尾巴,血流满裤衩啊!……”“光鲜的生活表面下,没人可以理解我的痛苦。每次大便就像在拉图钉,如果因为痔疮而流的血可以用来做慈善,我想我可以得一个终生成就奖。”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深受痔疮之苦,其中令人印象较深的当属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了。
他在《答上师相徐存斋三十四》中写到:“贱恙实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贵府医官赵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日来渐次平复,今秋定为乞骸计矣。”由此得知张居正是得了痔疮,请当时的医生把痔疮切掉了。然而切掉痔疮后他便一蹶不振,不到半年便离世了。
宋朝的大文豪苏轼,在广东惠州任职期间患上痔疮,行动不便,不得不“休粮断酒肉”,即使面对美味的东坡肉,也只能望“肉”兴叹了。
内痔外痔的
首先讲讲造物主的高明之处。人体确实蛮神奇的,直径很粗的直肠和平时完全收缩在一起的肛门,如何才能高效、平滑地对接上呢?设想一下,如果是直径相差很大的胶管,要接到一起,是粗细逐级套连,还是做成漏斗样?我们的直肠肛门都没有选择这两种设计方案,而是采用类似“窗帘布”一样的设计,需要扩张的时候完全展开,平时收缩的时候就像窗帘一样规则的折叠。这样折叠一整圈,就形成一个波浪线,解剖学上称为“齿状线”。
这一条齿状线可是真正的“ ”。这条线把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无缝移行连接在一起。这条线上的直肠和线下的肛管,在很多方面是截然不同的,虽然它们近在咫尺。包括在血管供应、神经支配、淋巴引流、肠腔表面的粘膜上皮类型等等方面,都完全不同。人体内还有这样的类似移行结构,比如食管和胃的结合处也有类似的齿状线。正因为这种不同组织的移行结合,胚胎内、外胚层组织都在齿状线碰头会师,所以几乎所有肛门、直肠先天畸形等都发生在齿状线附近。
各种痔的症状
齿状线还是排便反射的诱发区。齿状线区分布着很多的感觉神经终末组织,当粪便由直肠到达肛管后,齿状线区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就会反射性地引起肛门的内、外括约肌舒张、提肛肌收缩,使肛管张开,排出粪便。发生在齿状线之上的痔疮是内痔,齿状线之下的痔疮是外痔,同时存在内痔和外痔的叫混合痔。
内痔发作时主要是出血,但不觉得痛。因为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的柱状上皮缺乏疼痛受体,所以感觉不痛。排便时鲜血滴沥到白色的马桶或便盆里,很是吓人。更严重时会表现出喷射样出血,给人以“大病来了”的感觉。
曾经听到病人讲述内痔发作的整个过程,大叹“惊心动魄”!我常常会反问一句:“有没有女生来例假出血多?”此言一出,病人就会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哦。心情就平静下来。其实在临床工作中,也确实有出血很凶的,有人一周因痔疮出血至重度贫血的,也时常碰到,那每天出血有00ml~ml以上。
外痔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混合痔就会出血同时伴有疼痛,严重时脱垂的痔疮肿胀溃破,让人坐立难安。痔疮形成的两派学说那么痔疮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介绍两大主流学说。首先是静脉曲张学说。你能把痔疮与静脉曲张联系在一起吗?静脉曲张学说认为所有的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都是由静脉曲张导致的。由于人是直立行走的,直立位时直肠静脉内的压力比其他体位时高出~3倍,而且正常情况下,直肠静脉内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膜,所以血液回流相对困难。这是痔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也是人类直立行走进化不完美的表现之一。
另一种常见的静脉曲张情况的是,某些长期站立的人士,如老师、售货员等,一旦因为某些原因出现静脉瓣膜功能下降,就会在下肢出血“蚯蚓团”一样的曲张静脉,轻度的可以通过穿专门设计的弹力袜控制症状,严重的要通过微创或手术的方式治疗。
长期的便秘、体力劳动时、排大便久久蹲坑,这些都让腹压显著增加,都容易诱发痔疮。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以小动脉为中心的静脉曲张性团块, 形成痔疮。
第二种痔疮形成的学说为肛垫下移学说,从上世纪7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年,在Gass和Adams有关痔组织结缔组织病变的研究基础上,Thomson提出了痔的肛垫下移学说,指出肛垫是在胚胎期就已经存在的正常结构,痔是其病理性肥大并移位的结果。该学说认为肛垫中的平滑肌纤维与结缔组织随着年龄增长或在异常排便习惯等诱发,肛管齿线上方组织因长期作用下,出现退变而失去固定作用,肛垫不能抵抗排便时产生的向下推挤力量,最终下移脱出成为痔。该学说可以解释临床上痔的好发部位,更好地理解III,IV度痔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肛垫下移学说从理论上说明人人都有发生痔疮的可能,这也是“十人九痔”的理论基础。但是临床上痔常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而非脱出,而且研究发现痔切除术后患者肛门失禁的发生率并没有升高,这些结果提示肛垫下移学说尚不能成为对痔本质的最终定论。
总结起来就是上述两种学说更被大家接受。现在临床上倾向于两种学说都有道理,相互补充。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学说希望能阐明痔疮发生的真正原因。Stelzner等提出痔是“直肠肛门海绵体肌”内血管增生导致局部黏膜及黏膜下层增大,脱出的结果,即痔的血管增生学说,肛管齿线上方,局部增厚的粘膜下层,有类似海绵体勃起样功力,但这一学说直到近来才有研究证实痔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高。因此,血管增生与痔发生的关系也未完全弄清。实际上,有什么样的理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方法。根据静脉曲张的学说,就可以采用套扎曲张的痔疮和注射硬化剂等方法治疗痔疮。
图为套扎曲张的痔疮。
图为注射硬化剂。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
根据肛垫下移学说,医生们就开发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又称为PPH痔疮手术。它的主要其原理是将部分内痔及痔上黏膜、黏膜下组织环行切除吻合的同时进行吻合。这么做既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疮发生的血液供应,又将滑脱组织悬吊固定,恢复了直肠肛管的正常解剖状态。
PPH痔疮手术对环状痔、严重痔脱垂等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根据不同人,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痔疮的预防保持大便通畅
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可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便产生便意。所以 能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这对于预防痔疮的发生,有着极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早晨起床可喝一杯凉开水,能促进排便。切记不宜过久地蹲厕,如果你有入厕看报纸,玩手机的习惯,一定要加以纠正。
注意饮食
荤素搭配,粗细得当: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荤素均不可过度,粗、细粮调济合适,饮食宜清淡、润肠通便,宜食含 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青菜、丝瓜、香蕉等。大便困难者应食稀饭、面条、汤粉等以减少粪便。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肛门粘膜皮肤而局部充血、灼痛,加重痔疮发病。应忌食辛辣、燥热、肥腻、煎炒、熏烤之品及发物,如辣椒、蒜、葱、羊肉等。忌食烟酒。
加强体育锻炼
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从事久坐久立工作的人,要劳逸结合,工作1~小时后,应适当走动10~15分钟,对于痔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这是因为体育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可以调和人体气血,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预防痔疮。
按摩长强穴
临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长强穴,每次约5分钟,可以疏通经络,改善肛门血液循环。
缩肛运动
向上收缩肛门,早晚各1次,每次做30下,这是一种内按摩的方法,有运化瘀血,锻炼肛门括约肌,升提中气的作用。经常运用,可以改善痔静脉回流,对于痔疮的预防和自我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原发疾病
应及时治疗肛周疾患及全身性疾患,可减少痔的发生。如肛周湿疹、便秘、腹泻、糖尿病等。
注意孕期保健
妇女妊娠后可致腹压增高,特别是妊娠后期,下腔静脉受日益膨大的子宫压迫,直接影响痔静脉的回流,容易诱发痔疮,此种情况在胎位不正时尤为明显。因此医院复查,遇到胎位不正时,应及时纠正,不仅有益于孕期保健,对于预防痔疮及其他肛门疾病,也有一定的益处。另外怀孕妇女一般活动量相对减少,引起胃肠功能减弱,粪便停留于肠腔,粪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引起大便干燥,诱发痔疮。因此怀孕期间应适当增加活动,避免久站、久坐,并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每次大便后用温水熏洗肛门局部,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预防痔疮是十分有益的。
医院肛肠科好
简单、方便、实用
长按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中科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人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fd/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