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考虑到家庭生活以亲密为最大特点,互相理解就显得特别重要和珍贵。”
——A.H.布拉夫曼
有很多心理学和养育小孩的图书都会很多地谈论如何正常地养育孩子。会提及儿童每个成长阶段的主要特征,要注意什么,出现问题了如何面对等。还有一种图书是完全针对“问题儿童”而出现,比如我手边这本《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冲突》,它不是普及育儿知识,而是让养育孩子的成人发现在“问题儿童”身上发现和反思自己,进而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本书作者布拉夫曼(A.H.Brafman)是英国的一位医学博士,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50多年来,他一直负责五岁以下幼儿及其家长的每周见面会。每周见面,给有需要的儿童和家庭提供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他特别倡导:良好而亲密的家庭关系是让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出版作品还有《图画的语言:心理咨询新发现》《打开心结:如何与父母和孩子一起工作》等。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24个“问题儿童”的案例,并配有“问题儿童”自己画的图画,以此来探索“问题儿童”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每个“问题”在父母那里都会被聚焦、被放大,然后“问题”真的变成问题了。布拉夫曼通过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实践,很多“问题”在他那里迎刃而解。他通过观察“问题儿童”的图画让孩子们打开心扉,有时候甚至只是几句交谈,都能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这么多“问题”,显得非常棘手
丹尼尔:十三个月,见人就咬。
杰里米:三岁半,便秘。
安德鲁:八九岁,大便失禁。
亚历克斯:十岁,梦游,颤抖,夜里惊醒。
曼迪:十二岁,持续九年的髋部疼痛。
一、孩子的焦虑到底是什么?
孩子的焦虑,他们往往会通过在大人看来很不理解的、甚至是怪异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自闭、暴躁、咬人、呕吐、尿床、梦游等。这些现象都被人们视为问题。可是要探究其原因,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些问题在成人看来是一种病,一种自己无法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他们首先会寻求医生的帮助,以为是身体的疾病,可是往往适得其反,寻医问诊不仅没有减轻孩子的症状,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孩子到底焦虑和恐惧什么呢?孩子的心思和想法是否被允许表达?孩子的表达是否被轻视甚至忽略?作为父母、老师和医生的大人是否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大人是否也反思过自己的情感、行为和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当我们不停地回顾过去,不停地去反问自己,不断地去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点时,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找到原因的。
丹尼尔,十三个月,见人就咬。因为父母对待咬人这件事的态度不统一。父亲觉得千万不能让孩子认为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投降和顺从,而母亲觉孩子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并且承认别人也有实现愿望的权利。因此丹尼尔的咬人行为在母亲那里被认为是一种个人攻击,这种攻击侵犯了别人的权利。可是父亲则相信,既然他的儿子没有其他可利用的武器,那么咬人就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主张的手段。这种矛盾的教育在孩子那里看来,根本无所适从。因此他只能通过“咬人”这种很怪异的方式表达出来。
杰里米的画
杰里米,3岁半,便秘。父母和医生的解读这种现象是一种心灵创伤,因为孩子的爸爸在异地工作,所以孩子希望通过不排便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可是布拉夫曼接触后发现,虽然杰里米讲话不很清楚,但是他能通过画画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他画了一个怪兽,中间画了一些曲线表示怪兽的“肚子”,最下面是一个门,不让任何东西出来。杰里米通过画画的方式,把自己的困惑和害怕表达出来了。而且这种表达得到了布拉夫曼的正确解读。杰里米的“问题”得到了解释,他之后上厕所完全没有问题了。
可以看到,孩子的焦虑往往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家庭的氛围和无知的大人造成的。孩子分担或“继承”了大人的焦虑,可是大人却不知道,或者不愿意提及。可是一旦成为严重的“问题”时,大人还是需要放下自己的姿态,去与孩子一起寻找焦虑的源头。
二、如何与孩子聊他们的焦虑?
孩子的困惑和焦虑需要得到合适的宣泄,而作为他们身旁的大人,也要做好协助工作。最忌讳的事情是一旦出现问题就大惊小怪,把原本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变得真的严重起来了。
与孩子聊他们出现的各种困惑、焦虑甚至恐惧时,大人需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倾听者和观察者的位置。如果能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亲子关系就会让很多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
书中提到了快满九岁的安德鲁,他大便失禁差不多三年时间了。这个“问题”在儿科医生、治疗师和父母那里都被视为一个难题。布拉夫曼通过与安德鲁的妈妈聊天发现,这位妈妈其实对孩子的自我感觉一点都不了解。而且安德鲁的爸爸习惯于发号施令,对孩子的说话和反应总是插入他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
安德鲁的画
安德鲁真正在意的是自己三年前就去世的爷爷。爷爷是安德鲁的偶像。他总是把很多时间倾注在安德鲁身上,而且他们都很喜欢飞机模型。直到爷爷去世前的最后一周,安德鲁还在跟爷爷一起制造飞机模型。当问及安德鲁对爷爷去世有什么感觉时,安德鲁说:“悲伤,非常悲伤。”当他看到震惊的父母时,他又补充道:“我没有表现出来……我只是在自己的房间里才悲伤。”而且安德鲁的父母没有让安德鲁去参加爷爷的葬礼和火化。
这些事情加剧了安德鲁的悲伤,只是他没办法,甚至是没机会用语言把这种悲伤表达出来。如果安德鲁被允许去参加火化和葬礼,那么他对爷爷去世这件事就能坦然接受。随着安德鲁画完这幅画,听完布拉夫曼的解释,他似乎如释重负。尽管他的父母觉得这种解释不可思议,他的爸爸还怀疑地问:“你真的这么认为?”可是安德鲁很确信地回答:“是的。”
如果不是布拉夫曼去创造让安德鲁表达自我的机会,创造让安德鲁路的父母去回首往事的机会,安德鲁的父母根本就无法知晓“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他们可能觉得这就是一种病,一种他们都不愿意谈及的病。更严重的是,他们从来不给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机会,以致于大便失禁了三年。
三、大人自己的问题怎么办?
在布拉夫曼24个“问题儿童”案例中,都是与大人的忽略和焦虑有关。
如果一个孩子常常看到父母激烈争吵,他怎能没有焦虑呢?如果是一个离异家庭,孩子无论跟着哪一方,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父母一方再婚,婚姻中问题重重的话,孩子在这样环境中的成长必然会有很多情绪和心理上的困惑。
如果父母一方有暴饮暴食的现象,如果家里有亲人去世或者患病,如果父母过度保护或者过度焦虑,如果父母期望过高……
这么多“如果”并不是没有发生,而是该书作者布拉夫曼真实遇到的案例。每个身处案例中的孩子都成为了“问题儿童”。尽管这些“问题”解决起来看上去不是那么难,孩子画一画,跟孩子聊一聊,可是哪怕这么容易的事情,在很多父母那里变成了一种负担、一个难题、一个严重的问题,甚至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比如,十岁的亚历克斯经常夜里惊醒,还有梦游和颤抖的现象。亚历克斯的父母离婚了,他的妈妈跟新伴侣一起生活,而且又生了一个孩子。亚历克斯经常回去外公外婆家待上几天。亚历克斯的爸爸独自生活,有过许多女朋友,他跟亚历克斯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密。
亚历克斯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对自己症状的时间和地点记得清清楚楚。比如他全身肌肉颤抖时,他去找爸爸,可是他爸爸的卧室的门锁起来了,他不敢敲门也不敢叫醒爸爸。他在外公外婆家时出现了梦游,他会走出卧室,在过道里走来走去。不过,外公小时候也有梦游和颤抖的经历,他担心亚历克斯遗传了这些疾病。
亚历克斯真的陷入了一种被“疾病”包裹的环境中,他甚至相信自己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当他们听从布拉夫曼的建议后,把这些“焦虑”变成一种积极的激励行为后,亚历克斯每天晚上都能好好地睡在自己的床上。
面对这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布拉夫曼在序言中对大人的态度给了很多建议,而且都是容易操作的:
治疗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和父母明白他们陷入了怎样的困境以及为什么会深陷其中。
许多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得了某种严重的生理疾病,所以一直等到这种误解彻底消除,他们才能帮助孩子去认识自己恐惧的原因,并且知道自己的症状正是源于这种恐惧。
孩子的身体症状是其内在情感困扰的外在表现。因为孩子无法克服自己的焦虑,于是通过外部症状来寻求帮助。
布拉夫曼特别提到,要真正消除这些“问题”,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关系非做一些改变不可。除了孩子自己要意识到自己焦虑的原因,大人要给孩子机会去表达自己的焦虑,并尽可能地与孩子一起去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
往期精彩
1.原创图画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2.你必须知道的十类好童书
3.从这份精选书单走进原创图画书世界
4.这12本原创图画书,你值得拥有
5.从凯迪克金奖出发,学会给孩子选绘本
6.如果面对十万次误读,我们该怎么办
7.告诉孩子内心充盈才能胜利
8.世界在变,童年的向往永不变
9.美国老师心中藏有哪些优质童书
10.原创图画书《老猫老猫》走进绘本课堂
_
_
★冷冷冬日里
我们一起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fd/1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