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痔疮患者灌肠新方法,值得推广


广西省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33.html
笔者在综合外科工作,术前肠道准备通常要给予患者灌肠。灌肠时发现很多患者有痔疮,而灌肠时肛管的刺激,影响了患者对护理操作的舒适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笔者经过反思、创新,通过临床护理操作实践,发现改良后的灌肠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达到了很好的灌肠效果。常规的灌肠法操作方法:1.用39~41℃的0.9%生理盐水灌肠,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中单,暴露肛门,将灌肠液连接肛管排气;2.灌肠液面距离肛门40~60cm,予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插入如遇阻力,可先灌入少量液体,再轻轻拔出肛管少许,转动一下再插入;3.固定肛管,打开灌肠袋开关使溶液缓慢流入,全部液体灌完夹住肛管轻轻拔出;4.擦净肛门,嘱患者平卧,尽可能忍耐10分钟后再排便。不足之处有以下6点:1.临床中予痔疮患者灌肠时,发现肛管插入不畅,反复试插,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损伤了肛周皮肤及直肠黏膜。2.肛管插入7~10cm,肛管留在直肠内,当灌肠液灌入时,灌肠液直接刺激直肠,肛门括约肌扩张,导致大量液体不能进入结肠而流出体外。3.常规灌肠法仅润滑肛管前端,肛管表面仅附有少量润滑剂,插管时肛周皮肤难以与润滑剂充分接触,存在一定的摩擦力。患者疼痛程度为中度疼痛,肛门处疼痛评分为5分。4.如果操作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发生肛直肠损伤、出血、肠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5.患者对灌肠的耐受性较差,灌肠效果一般。直肠长度14~16cm,内压平均为0.7~2.7kPa,当直肠压力达2.8kPa时,容量达.4ml时,直肠便产生便意。患者灌肠后5~6分钟就有便意,灌肠溶液不能在肠道保留10分钟,肠内粪便不能被软化再排出。灌肠完毕,患者大便不自主地由肛门排出,未能有效达到清洁灌肠的目的。6.反复多次清洁灌肠,增加了直肠黏膜损伤的风险,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改良后新方法操作方法:1.用39~41℃的0.9%生理盐水灌肠,协助患者抬高臀部20~30cm,臀下垫一次性中单,协助患者臀部位于便盆上,暴露肛门,将灌肠液连接肛管排气;2.灌肠液面距离肛门30~40cm,予石蜡油润滑肛管全部长度及患者肛周皮肤,将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2.5cm;3.随即慢速打开灌肠袋开关,在灌肠液流入肠腔的同时再将肛管轻轻插入10cm;4.固定肛管,使灌肠液缓慢流入肠腔,灌肠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全部液体灌完夹住肛管轻轻拔出;5.擦净肛门,嘱患者平卧,尽可能忍耐10分钟后再排便。优势有以下6点:1.抬高臀部灌肠,使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于直肠低位,液体通过肛管后,在重力作用下顺乙状结肠进入降结肠,对肠壁刺激均衡,增加肠腔收缩排空功能。2.提高了一次灌肠插管成功率。患者对插入肛管的过程感觉良好或能忍受,没有拒绝灌肠插肛管;避免了灌肠护理操作中反复试插,减轻了患者的痛苦。3.润滑肛管全长和患者肛周皮肤,增加了润滑肛周皮肤及润滑面,大大减少了摩擦力,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患者疼痛程度为轻度疼痛,肛门处疼痛评分为1分。4.未发生直肠黏膜损伤、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灌肠后的肛管,未发现肛管带血;询问患者灌肠后排便的情况,患者排便时无大便带血。5.提高了患者对灌肠的耐受性,灌肠效果好。患者使用灌肠新方法能有效地保留灌肠溶液,达到了清洁灌肠的目的。6.清洁灌肠工作效率高,降低了直肠黏膜损伤的风险,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知识拓展灌肠常见的六大并发症、临床表现、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如下:并发症一:虚脱临床表现:突然出现恶心、头晕、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甚至晕厥。原因:1.年老以弱、全身状况差或患有严重心脏疾病患者;2.灌肠液温度过低致使肠道痉挛;3.灌肠次数过多、过快、过量。预防与处理:1.灌肠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耐受力调节合适的流速;2.灌肠液温度约39~41℃,不可过高或过低;3.发生虚脱立即停止灌肠,平卧休息;报告医生,对症处理。并发症二:水中毒、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早期为烦躁不安,继而嗜睡、抽搐、昏迷。低钾血症者乏力、腹胀、心律失常。原因:1.大量液体经大肠黏膜吸收;2.灌肠后排便异常增多,丢失过多的水、电解质。预防与处理:1.灌肠前,嘱患者合理有效的饮食;2.禁用同一种液体反复多次灌肠,低钾、低钠血症时给予对症处理。并发症三:肠道黏膜损伤临床表现:肛门疼痛、出血或粪便带血,甚至排便困难。原因:1.润滑不够,强行插入;2.肛管粗细不合适或质地较硬,反复多次插管;3.痔疮、肛门或直肠畸形。预防与处理:1.插管前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全段,插管时动作轻柔,如插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插入;2.选择粗细合适的肛管;3.掌握好灌肠溶液的量、温度、浓度、流速和压力;4.出血时立即停止灌肠,根据医嘱对症处理,保护受损黏膜。并发症四:肠道痉挛或出血临床表现:发生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原因:1.肛管插入过深;2.灌肠液温度过低致使肠道痉挛。预防与处理:1.正确选用灌肠液,温度39~41℃;2.观察生命体征及主诉;3.肛管插入轻柔,插入2.5cm无阻力再插入7~10cm,勿插入过深;4.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予处理。5.如发生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发症五:肠穿孔、肠破裂临床表现:患者突然感觉腹胀、腹痛、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原因:1.操作时动作粗暴;2.灌入液体过多,肠道内压力过大。预防及处理:1.插管动作轻柔;2.液体灌入速度适中,灌肠袋液面距离患者肛门30~40cm。并发症六:腹压升高临床表现:腹胀。原因:灌入液体过多,过快。预防及处理: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转移患者注意力;3.注意灌肠液流速;4.灌肠中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嘱深呼吸及放松腹部肌肉;5.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总结改良后的灌肠法简单易行,有效减轻了痔疮患者灌肠时的疼痛与不适,增加了患者灌肠时的耐受性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患者无大便带血症状,减轻了患者工作量。护士在为灌肠时,应关心体贴患者,动作轻柔,勿暴力插入肛管,插肛管时应顺着人体的解剖角度操作,以免造成肠穿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重视患者的感受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改良后的方法未增加患者的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END—

扫码参与调研,赢取按摩仪、小米音响?

推荐阅读好工作不等人:10医院护理岗位已发布,部分不限学历

药物外渗要湿敷,冷湿敷还是热湿敷?如何敷?

插胃管时一定要采取左侧卧位吗?结论来了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61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