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ldquo吃出来的肿瘤rdquo


“好好的一个早期肠癌患者,因害怕做肠镜,硬生生地拖到了中晚期。”大肠癌也叫结直肠癌,被称为“吃出来的肿瘤”,在城市人群中的发病率持续走高,在中国前五位恶性肿瘤流行现状数据中排名第四位。

今天,

小编就先来给大家普及下大肠癌高危对象、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高危对象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筛查建议

01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02

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03

    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04

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05

    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预防建议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彭旗副主任医师

坐诊时间:12月28日(周六)

彭旗,副主任医师,中国巜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制定者之一;国家级中医师承弟子,四川省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中国便秘联谊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老年医学会结肠癌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委会,委员。泸州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医院担任科主任10余年,近6万例无痛胃肠镜操作与管理经验。擅长胃肠道肿瘤、息肉及粘膜病变,复杂性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重症混合痔,坏死性筋膜炎、肛周藏毛窦、小儿先天性肛周畸形病、直肠阴道瘘、慢性顽固性便秘(结肠瘫痪症)等疾病的微创治疗;尤其是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难治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复合性胃十二指肠溃疡、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全国首创“经内镜靶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内镜重胃肠微生态平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省内外患者慕名前来就医,深受患者好评!

咨询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51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