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滤镜 > 滤镜发展 > 深圳影评我的观影笔记
当前位置: 滤镜 > 滤镜发展 > 深圳影评我的观影笔记
:我的观影笔记
●周思明
《我不是药神》:直面问题的现实主义佳作
一直以来,现实社会关切题材都比较稀缺,《我不是药神》因应了这一需求,它无疑击中了观众的“软肋”,遂令其“泪飞顿作倾盆雨”!从审美对象角度说,影片的感动力量并非来自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英雄豪杰、历史人物,而是来自一群不大起眼的“蚁民”:曹斌(周一围饰演)是程勇前妻之弟,一位尽职尽责的警察,性格刚毅正直,外冷内热。后负责追查印度仿制药案件,怀疑程勇是“主谋”,于是他需要作出秉公执法的抉择。吕受益(王传君饰演)是一名重疾患者,十分小家子气,每次见面都会请大家吃橘子。他闯入程勇的神油店,用一个点子给程勇带来有限商机,也给自己带来无限生机,两人建立了深厚友谊。买药一事因他而起, 也是他的去世促使程勇决定改变。刘思慧(谭卓饰演)是一个舞台上火辣的 舞女郎,生活中坚强的单亲妈妈,为女儿治病不惜委身风尘,成为了程勇展开贩药渠道的关键。彭浩(章宇饰演)是一名贫困的宁村少年,他性情沉默暴戾,一言不发,但重情重义。离家出走到城市流浪打工,与程勇不打不相识,后成为亲密战友。刘牧师(杨新鸣饰演)是一个心怀善意的教堂老牧师,时不时会拽上两句英文。他经常组织病友祷告,后成为“治愈小队”重要成员。 这一次,画风突转的徐峥将黑色幽默喜剧元素和打动人心的现实主义融合到了一起。在程勇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生落魄者的破罐破摔,市井之徒的痞里痞气,以及身为人子的责任与身为人父的慈爱。正是这种多样矛盾性格组合,使得徐峥对该人物的塑造立体而丰满。尤其雨夜之中与好友决裂那场戏,程勇言语之间的决绝和眼神之间的犹疑,使得徐峥将人物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员功劳簿上,还应记上其他角色: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充满爱憎分明的江湖气息,他会在姐姐被前夫欺负之后大打出手,也会在得知“假药案”真相之后,勇敢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可谓“非典型警察”的典型演绎。杨新鸣饰演的牧师,内敛而不失有趣,畏缩又不失勇敢,时不时还拽两句英文,小知识分子的穷酸劲儿展露无遗。常年浸淫在文艺片中的谭卓,对单亲妈妈的演绎保持了水准,头次出场的 舞片段,更让人眼前一亮。饰演彭浩的青年演员章宇,演出了一股子狠劲儿。王传君饰演的马仔则让人意外,甚至让人惊艳。此外,导演文牧野对底层边缘群体的同情也值得一提:从《石头》中老房拆迁的农村青年,到《金兰桂芹》中的两个孤寡老人,再到《安魂曲》中的县城修车工,尤其是在《安魂曲》中那个县城修车工等待手术费的女儿,以及《我不是药神》,让我们看到导演文牧野相似的情感来源。作为监制的徐峥和宁浩是商业片好手,他们完全可以沿袭其喜剧路线在赚钱道路上普大喜奔,但这一次他们却画风突转勇敢触碰令人心痛也引人沉思的现实敏感题材,并且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理解支持,不能不说,这是我国政治生态走向清明、国产电影大有希望的信号。单纯的“电影技术”实验很难让观众买账,好的电影往往与现实社会关切、问题意识导向、人民群众疾苦密切关联。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喊着拍不出韩国印度那样现实关切的电影,其实还是有的电影人对现实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没有真正走进火热的现实生活,没有体会人民群众的疾苦,没有将自我、小我融入到大我、民族中去。有网友看完电影感叹:相信每一个家中曾有大病之人的观众看完《我不是药神》后都会感同身受。《我不是药神》中的江湖骗子张长林一句话,道尽底层百姓无力就医的辛酸和痛苦:“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而片中一位白血病患者在哀求警察不要继续追捕走私印度仿制药的人的时候,所说的话更是让每一个观众动容:“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朴素真切让人心痛的台词,恰是对中国社会现实追问的最强音。看《我不是药神》,许多观众都笑不出来,非但笑不出来,反而泪流满面、特别地伤感。何以故?皆因电影戳痛了他们的内心!套用艾青那句 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充满泪水?因为《我不是药神》。▲《我不是药神》
《信仰者》:广角塑造有信仰的英雄
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崇高信仰。电影《信仰者》所讲述的,是再正宗、再地道不过的中国故事。影片中我们看到,为了配合中央红军长征,方志敏奉命率领红10军团直插国民党腹地,蒋介石调遣大军围追堵截。方志敏当机立断,决定在谭家桥伏击立功心切的王耀武独立第1旅。刘畴西让刚刚组建的第20师打主攻。伏击战打成遭遇战。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22岁的寻淮洲中弹身亡。为了保住革命的有生力量,方志敏不顾个人安危以及参谋长粟裕的坚决反对,毅然决然返回怀玉山,欲将主力部队带出。为此,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胡天桃、曹仰山先后被俘。方志敏等红十军团被俘的高级将领们,在狱中和敌人展开顽强斗争,直至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影片对时代和人物的刻画,可谓深刻而鲜活。无论是浴血鏖战的战场较量,还是字字珠玑的狱中智斗,无论是身处绝境时的矢志不渝,还是面对诱惑时的固守初心,都在主创团队的勠力同心之下得到精细刻画与铺陈,从而尽可能完美地再现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成功谱写了一曲血性男儿的英雄颂歌。《信仰者》从更广阔视角刻画了人物形象。正面人物方面,既有奉命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途中遭到国民党追剿不幸被俘入狱后,仍坚定理想信仰不畏强权,每天坚持写作最终壮烈牺牲的方志敏;也有协助方志敏率部转战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宣传红军抗日主张,并与方志敏一起深入虎穴,营救方志敏的妻子缪敏,牵制国民党兵力以减轻苏区压力的曹仰山。反面人物方面,既有参与筹划追击方志敏红十军团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也有筹划并实施追击方志敏红十军团的另一国民党将领王耀武。影片本着尊重历史事实的创作精神,人物和故事真实可信,以大格局、大视野重新审视与定义信仰之命题,充满人性地刻画出那个时代人民的生存状态,更以敬畏的笔调描述那些为信仰而牺牲的革命志士。难能可贵的是,《信仰者》的艺术探索并没有停留在国共两党军事战争的表层,而是深入到人物内心进行人性的开掘与细写,是一部富于创意、用新的方式诠释方志敏英雄形象的作品。影片对方志敏在狱中的表现,从他入狱开始,管理监狱的军法处长威逼利诱,方志敏不为所动;之后,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再次劝降,方志敏断然拒绝;国民党又抓来他的妻子来劝降,方志敏大义凛然,严词拒绝; 蒋介石亲自出马,方志敏依然回绝。影片也充分表现出方志敏信仰力量的外射与感染力量。片中对红十军团21师师长胡天桃挎着的破瓷碗的细致表现,以及红十军团被俘的其他高级将领们在狱中和敌人的顽强斗争,融合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荡涤着观众的灵魂。影片中,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也感染着敌方。比如王耀武在俘虏了方志敏等一批红军高级将领后,经过一番较量后也感受到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从而对红军有了新的认知,表达了理解与钦敬之情。而身为国民党元老的胡逸民,开始对方志敏他们不屑一顾,通过接触和了解,也慢慢被方志敏等人的信仰力量所折服。这种由人之本性散发出的信仰力量,足以穿透银幕,直击观众灵魂。电影《信仰者》所具有的深刻现实意义就在于,观众在银幕上观看烈士的英雄事迹,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信仰力量,这种力量将会影响我们和我们的后人,代代传承红色基因,以崇高信仰点亮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电影《信仰者》所具有的深刻现实意义就在于,观众在银幕上观看烈士的英雄事迹,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信仰力量,这种力量将会影响我们和我们的后人,代代传承红色基因,以崇高信仰点亮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信仰者》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感人至深,人物塑造朴实真诚,栩栩如生,堪称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 作品。《信仰者》昭示人们: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信仰都是永恒的主题,不会因时代的更迭而改变。▲《信仰者》
《超时空同居》:现实荒诞释放青春情怀
电影《超时空同居》虽然也存在难免的逻辑漏洞,但值得称道的是,它避开了烂俗穿越套路,其人设、笑料、情节诸般元素均紧贴主题一一展开,于轻松欢乐的生活展示中,让爱情的味道得以滋养发酵,并徐徐释放出青春的理想情怀。影片以“成长”作为叙事内核,与现实当下青年生活无缝链接,在虚实逶迤间建构起一个轻松版的爱情叙事。一些年轻观众看过此片后难掩其喜欢。一千个读者眼中固然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观众不会有一千种结论,总该有一种为多数人所认同的共性理念。该片令人无法忽视的理由在于,其情感渲染没有给人以过于甜腻的不适感觉,而是恰到好处地营造了一个浪漫环境,电影既跳脱现实,亦切入生活,可谓深得艺术辩证法之三昧。该片虽然没有完全跳脱常规框架,但与华语爱情电影常见的单线程段子表述还是区别显著,在情节串联与故事建构上,呈现曲折、明快的风格。个人以为,作为一部典型的国产爱情喜剧,《超时空同居》在华语同类作品中,或能成为一部可圈可点的佳作。切入生活、介入现实是《超时空同居》的突出美学特色与思维路线。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这样的理念:相遇和浪漫如同一场美梦,梦醒之后面对的是“ 过的日子”,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抉择,有网友称该片更像是一套婚姻教育手册。年的陆鸣与年的谷小焦,其精神共振点奠基在“三都”之上:两个人都没有钱,都生活一塌糊涂,都有朝着新生活进发的目标和愿望。在这样一个现实共同体的状态中,电影将时空加以重叠,让两个不同时间居住在同一空间的年轻情侣不期然而然地邂逅,这符合传统爱情喜剧中的“浪漫空间”设定,同时也是爱情喜剧电影的一个 噱头。诸如此类的影片不乏例子,比如好莱坞电影《假结婚》,让男女主角被迫登记,从虚情假意变成真情实感;在电影《喜欢你》中,一对冤家因为食物产生难以割舍;在电影《我的老婆未满十八岁》中,郑伊健与蔡卓妍被迫临时同居。电影《超时空同居》用轻松口吻讲述一个强加在一起的同居,于不经意间建构了一个“穷光蛋”逼仄人居环境,在前后相距19年的马拉松时间线上,演绎了一个限制性的“同居”故事,笑料和浪漫的充盈,更制造了一种令观众解颐开怀的喜剧欣赏奇观。角色空间得到 功能发挥,是《超时空同居》的特色与价值所在。电影对两位角色的塑造非常立体,这一切是建立在“恰到好处”的基石上。不刻意、不牵强、不矫情,是爱情喜剧片《超时空同居》受到年轻观众青睐的主因。影片凸显了现代喜剧精神的迷人魅力,潜移默化的爱情,相濡以沫的情感,让这部爱情喜剧电影于浑然不觉中渐入佳境。不要以为有一个“浪漫空间”设定就完事大吉,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采用极端的人设,让男女主人公以“不得不”的被迫方式,实行主动的青春爱情翻转,两个人同心同德,两个人共克时艰,解决面包牛奶或馒头菜肴的问题,荒诞的浪漫设定与贴近生活的故事演绎,铸就成了电影征服观众的杀手锏。时下一些爱情喜剧电影之所以不招人待见,其病因在于,要么陷入自然主义,要么迷于浪漫主义,而基于现实的爱情喜剧电影既不排斥浪漫的想象、夸张、抒情,也不惮于对现实问题的直面、对峙和抗争,而是对现实生活、历史内容进行有机黏合与典型概括,从而创造出独具魅力的爱情生活故事来。《超时空同居》用“土情话”来设置彩蛋,使之别具喜剧艺术魅力。语言(话)是电影不可不重视的要素之一。有鉴于此,在影片给定的生活情境中,相爱的两个人用颇具生活情趣的“土情话”相互告白,凸显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之理念。诚然,生活本身会有美丑善恶,但生活本身那种生气勃勃,难道不总是能让人与生命、与力量发生美好的联想吗?或许,对于走出影院的你我而言,男女主人公 是否在一起,他们的未来生活如何,并不那么重要。影片里的那些看似寻常且碎片化的生活细节呈现,让观众再度回归烂漫青春生活,给人们以酸甜苦辣的历史重温感受。电影懂得化腐朽为神奇,将点滴小事注入一口慢火温煮的砂锅轻松炖熬,生命的磨砺与青春的苦涩,最终成为了一席脍炙人口的愉悦美食。▲《超时空同居》
《阿拉姜色》:聚焦藏区土地上普通人
《冈仁波齐》《大三儿》……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不少以西藏为背景的电影,它们大多着力凸显藏区神秘文化习俗,展现高原宁静绝美自然风貌,这样的电影自然很吸引人,但看得多了,也就变成人们眼中的噱头和镣铐。电影《阿拉姜色》男主角容中尔甲坦陈:“提到拍西藏,就是雪山、草原、湖泊、磕长头。其实藏族人也要为油盐酱醋而烦忧,两口子之间也会吵架。”这一次,《阿拉姜色》拆去藏区电影的套路,不再以信仰、文化、风景为招牌,转而将目光聚焦于藏区土地上的普通人,是藏区人“以自己的视角写自己的故事”。《阿拉姜色》,一个听去十分陌生怪异的名字。其实,它只是藏语音译,是一首藏族民歌,意思为“请您干了这杯美酒”。影片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为故事主线,讲述一个关于承诺、爱情、亲情和成长的故事,或者说一个关于爱与道德、信仰与责任的现代寓言。影片开头埋下一个悬念——女主人公俄玛在重病之际,却隐藏自己的病情与前夫之间的秘密,决定去往拉萨。现任丈夫和儿子相继追随加入陪伴,在漫长旅程中,她内心的秘密像剥洋葱一样被一一揭开,这些秘密包含着她与前夫之间以及第二任老公之间的男女情感中的爱与道德,责任信仰等等的纠结与困惑。这是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一段突然开启而又历尽艰辛的旅程,一段漫长而又广阔的心路之旅。遥远的旅途中,俄玛向丈夫道出深扰她多年的秘密,这个家庭也在艰辛旅程中逐渐消除隔阂达成和解,而旅程的终点便是抵达灵与肉的彼岸。与日本电影《小偷家族》相似,《阿拉姜色》亦聚焦于一个再生家庭消除隔阂、寻获关系和解的过程,可谓是一部吸睛的家庭题材力作。在表现风格上,导演松太加选择以冷静克制的笔触探讨人类共通的情感问题,呈现出与是枝裕和相似的以含蓄为主的东方电影美学诉求。影片尽量不把所有力量都展现出来,不把所有的苦涩外化,也不将所有快乐都淡化。快乐属于理性思维,但它须用感性思维呈现出来。《阿拉姜色》就是这样,将具有东方色彩的现实主义与少数民族文化巧妙结合,颠覆了以往藏区电影给人们留下的刻板印象,完成了藏区电影从风光片到人文片的过渡,也为藏区题材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与以往藏区电影对信仰与风景等的强调不同,《阿拉姜色》探究的是更普世、更深层的情感关系。影片将镜头对准角色本身,展现其情绪的表达,呈现出真诚质朴的人物性格。影片中,罹患重病的俄玛不顾丈夫罗尔基的劝阻,毅然开启去往拉萨的路途。期间,俄玛与家人的纷争,以及儿子诺尔吾的冷漠等,在节奏分明的鼓点下,让一个藏族重组家庭的矛盾慢慢浮出水面:罗尔基被大声呵斥,诺尔吾站在公路中央却被推倒在地,“你不要骗我,我知道我妈妈已经死了”,“我当初想跟着妈妈到你家,但你不想要我”,“外公说得对,你就是讨厌我”。继父与继子之间的拉扯与争吵,揭开了这个特殊重组家庭最幽深而隐秘的过往,也将父子之间的矛盾推至高潮。电影所彰显的那种罕见的生命力,就像是从藏区土地里长出来的,发散着本土的特殊气息。生活永远是文学之母,而文学乃是电影最坚强的支撑。《阿拉姜色》电影剧本的原型是一个发生在主演容中尔甲身边的故事,导演松太加得知后将其改为剧本,令容中尔甲始料不及的是, 自己竟被导演“忽悠”出演了男主角。《阿拉姜色》采用拟纪实拍摄手法,“一场一镜”的运镜手法颇具特色,这正是东方美学的形式支撑和电影风格的骨骼外化。大量使用长镜头进行拍摄,为形成情感与气韵的双重连续性提供了 方式,连贯的情感呈现更贴合故事本身的逻辑发展。此外,《阿拉姜色》的同名主题曲由藏族歌手容中尔甲亲自作词并演唱,独具风格的歌曲与美丽的高原、朴素的民风和真挚的情感相互辉映,让观众领略到电影带来的满满深情。▲《阿拉姜色》
《边境》:惊悚故事直击敏感神经
在第71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北京 白癜风医院地址中科白癜风让寒假不白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