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从最初组建脑卒中病区到如今的康复科,将近十年余,这一路走来,似乎我们已经不记得治愈了多少人,帮助了多少人,又送走了多少人?但自始至终,我们的信念和理想没变,那就是我们康复科创始人李子渊主任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是给病人解决病痛的!正是因为这个初衷一直都在,所以任何一个病人来到我们科室,我们总是竭尽全力去帮他们解决一些疾痛。——洪维意
奇迹,就这样创造
最近,医院康二办公区域新添两面红红的锦旗,成为病房患者闲暇饭后的谈资,也让康二班组的每个医务人员心里小小激动、感慨了一番。两面锦旗有着怎样的魔力,这锦旗背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事情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1.质疑、不信任
5月17日,呼啸而至的救护车送来一位右侧肢体偏瘫伴言语不清的中年男患,头颅CT检查显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
五十五岁的男人,原本身强力壮,突然间半身不遂、意识不清,对其家人来说犹如五雷轰顶,尽管我们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救治,但家属还是对我们治疗水平有所质疑,坚持要求转院治疗。
19日,患者在家人的安排下医院。不幸的是,在他院住院期间,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发加重,又出现左侧肢体无力,MRI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脑梗。
2.医院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之内,患者先后两侧脑梗,四肢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并且高烧不退。
这让家属几乎崩溃,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们似无头苍蝇般不断医院。但是,医院使出浑身解数,用上十八般武艺,患者病情并未明显好转,康复希望渺茫。
患者、家属信心丧失殆尽,几乎放弃治疗。
3.再次来到医院
九月初,患者带着绝望的心情回到我院,此时患者虽然意识清醒,但四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全身运动功能障碍,更糟糕的是发烧持续不断。从开始发病到这次入院,患者反复、间断性发烧达四个月之久,似乎已穷尽各种治疗手段,再次来到我科,这对我们是个极大的挑战。
入院第二天,科主任带领大家进行全科大讨论,制定治疗方案,具体包括临床治疗、护理和康复三方面。
临床治疗上除了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之外,最主要攻克的就是发烧关。医生对他的发烧原因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最终确定为泌尿系感染,这个医院的检查结果不谋而合。
但问题来了,前面几个月里,医院都在进行抗感染治疗,为何还是不断地发烧?该如何突破呢?主治医生陈名涛灵机一动,何不试试中西医结合治疗?精通中医的陈医生,通过细致全面的望闻问切,发现患者体型偏胖,食少,舌质胖大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脾虚湿热型中风。
他当机立断,对患者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7天后患者发热症状消失!至此,连续四个多月的发烧关终于被攻克了,治疗上取得突破性的胜利,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展!
与此同时,护士长张智萍正带领着护理同仁进行着一场持久而艰辛的护理攻坚拉锯战……
1、体温过高
患者入院时,处于发热状态,之后体温上升,最高达到了39.4摄氏度,并且居高不下。先后用了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以及酒精擦浴,不分日夜,咱们的美小护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给病人测量体温、更换冰枕,协助家属擦净汗液,及时更换衣物及被服。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卒中早期,由于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四肢无力、移动障碍而卧床,极易发生压疮。患者身材高大,约斤的体重,对于美小护而言,成了一道难题。
护理组张慧,常常带着几名美小护,抬腰的抬腰,抬腿的抬腿,协助患者上抬、翻身并摆放良肢位。到了晚上,病房就只剩一名护士,每2小时一次翻身的要求却不变,加上患者高热多汗,翻身的时间又大大缩短了!夜间翻身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场力量的博弈,让人精疲力竭。虽然很吃力,但是,谁也不愿意落下一次翻身,因为大家都知道,高热时更易出现皮肤压疮问题。
3、便秘
脑卒中患者由于多种原因,临床易出现便秘,如用力排便可致颅内压增高,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每天当班的护士,都会密切巡视,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10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