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怎么回事

施今墨论治肾炎消除蛋白尿用小量云南白药


北京较好的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180306/6084106.html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其功能之涵义甚广,举凡泌尿、生殖以及生长发育皆属肾之所司。《内经·素问》诸篇记载“肾主水”、“司二阴”、“主五液”(即汗、涕、泪、涎、唾),“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肾主骨髓”。又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由此可知生长发育,体力盛衰,亦无不与肾有关。在病理上,浮肿、多尿、癃闭、遗精、早泄、阳痿、疝气、骨痿、腰痛、足软、头痛、眩晕、耳鸣、不眠、喘息甚至老人之大便秘结,壮年五更泻,以及小便失禁等,无不责之于肾。其它脏器之亏损,亦可从肾治。至于道家所云:“守丹田,通督任,固命火”。也均归之于肾。然在现代医学言之,则是狭义的,肾脏只为泌尿器官而已。予将肾病之广义狭义的为一谈。肾炎(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求性、慢性两种。急性之来源有二:一为外来,多由外感引起。一为内发,即肾脏本身病变而致者。且须辨别寒热虚实。治寒证常用麻、桂、附子、细辛等,治热证则用知、柏、芩、连、石膏之类,补虚用参、芪、术、桂、草,泻实可用泽泻、猪苓、商陆、篇蓄之属。

慢性者其来源亦有二:一为急性之转变,一为身体亏损。其证候表现多属虚寒,习用金匮肾气、济生肾气丸等方,补阳药有破故纸、巴戟天、川椒、肉桂,补阴药有山萸、枸杞、菟丝、熟地、五味等。

古人论治浮肿,言水之来源在肺在肾,即肺为水之高源,肾为水之本源也。《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所以中医治浮肿亦不皆从肾治,宣通肺气亦是治水之法;而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健脾亦是一法;故古人治水按上中下三焦即肺、脾、肾三脏为治。总之不论急性慢性之肾炎,有浮肿者,皆从水治。《金匮要略》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等说。

肾炎有发热之症状时,仍须分辨虚实,予以苦寒或甘寒之药治之。肾盂肾炎之发热,余体会重用茅根甚效。消除尿中蛋白,可用小量云南白药,或有用花生米不去细皮,每早煮熟一两,不加盐连汤服,亦有重用附子或重用茅根之治验。

1.风热外袭水肿案(急性肾炎)

王某,男,23岁,病历号52、6、。

发病二十余日,过午寒热,头面出汗,小便色赤,颜面四肢浮肿,口渴思饮,大便干,三、四日一行。经医院查尿有红细胞,蛋白及上皮细胞等。

苔薄白,舌质红,脉浮数。

辨证立法:外邪入侵,营卫痞塞,遂致水气不行,渗溢而为浮肿。正邪搏结,因发寒热,里热甚炽,口渴思饮,迫血妄行,热入膀胱,法当清热利尿,润燥止血治之。

处方:

白苇根20克白茅根20克大生地10克鲜生地10克冬葵子12克云茯苓10克冬瓜子12克旱莲草30克车前草10克车前子10克(布包)朱茯神6克朱寸冬10克仙鹤草12克风尾草10克甘草梢6克阿胶珠10克瓜蒌子10克瓜蒌根10克

二诊:服三剂,尿中红细胞减少,小便量亦增多,大便仍燥,浮肿依然,寒热犹作。

处方:

前方加火麻仁12克,再服三剂。

三诊:服药三剂,经检尿仍有细胞及蛋白,小便尚不通利,大便较干,下肢浮肿见轻。

处方:白苇根30克白茅根30克大生地10克鲜生地10克酒黄柏6克酒黄芩6克炒香豉12克山栀衣6克旱莲草12克车前草12克冬瓜子12克冬葵子12克赤茯苓10克赤芍药10克瓜蒌子10克瓜蒌根10克郁李仁6克炙草梢5克晚蚕砂(炒皂角子10克同布包)

四诊:服药四剂,寒热已退,医院检尿仍有少量红细胞及蛋白,上皮细胞。浮肿虽渐消,而晨起面肿,晚间腿肿较重,口干舌燥尚未减退,拟猪苓汤、葵子茯苓散加味治之。

处方:

淡猪苓10克赤茯苓12克赤小豆12克车前草12克旱莲草12克冬瓜子12克冬葵子12克阿胶珠10克滑石块10克(布包)炒泽泻10克仙鹤草15克炙草梢3克

五诊:

药服六剂,症状减除,饮食睡眠二便均已如常,经医院检尿仍有少量蛋白,拟予丸方常服。

处方:每日早服六味地黄丸1丸,午服云南白药0.3克。

按:古人所谓风水、皮水者,其症状多与现代医学诊断之肾炎相合,本案即是此类疾患。经治五次,症状基本消失,但蛋白尚未全除,故予常方六味九治之。云南白药可治肾炎后尿中蛋白久久不消者,亦治肺结核阴虚潮热。

2.脾阳不运水肿案(慢性肾炎)

周某,男,20岁,病历号52、10、。

患肾炎已有九个月,医院治疗,浮肿一度消退,嗣后回家调养,又渐肿胀,在乡多次服药未效,故来京求诊。

现症: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腹胀不思食,困倦无力。

舌苔薄白,脉沉涩。

辨证立法:原罹肾炎,调摄不当遂成慢性疾患。肾气不充,脾运不健,水气泛溢,全身浮肿,经查亦有腹水现象,拟通肾阳,健脾行水法为治。

处方:

川桂枝10克淡猪苓10克建泽泻10克赤茯苓12克赤小豆12克冬瓜子30克冬瓜皮30克杭白芍10克野於术6克川厚朴10克车前草12克旱莲草12克白通草5克川萆蘚10克川石韦10克炙草梢3克

二诊:

药服二剂,腹胀稍减,小便增加,浮肿未见消,药力未及,宜多服数剂观察。

处方:

前方赤小豆增至24克,加黄芪皮12克,冬葵子12克,炒韭菜子6克,益元散10克(布包)。

三诊:

药服六剂,小便量未见增多,而大便溏泻数次,腹胀减。

处方:前方黄芪增至30克,加党参10克,防已10克,苍术10克,再服六剂。

四诊:

服药六剂,情况良好,又再服四剂,小便增多,浮肿消减,腹部胀满大为好转,食欲增强。

处方:

桂枝10克杭白芍10克绵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淡猪苓6克川厚朴10克云苓块15克汉防己10克炒泽泻10克大腹皮10克大腹子10克冬瓜子30克冬瓜皮30克地篇蓄10克炙草梢5克

五诊:

又服十剂,浮肿全消,惟晨起颜面尚觉肿胀,腹部胀消,颇感轻快,食欲甚好。

处方:

前方加党参10克,再服十剂后,原方加五倍量配制丸药,回乡常服,仍忌盐酱诸物。

按:本案为慢性肾炎,治之较难,施师始终以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为主方加味治之,黄芪用至30克,前后数十剂共用二斤余,按《冷庐医话》曾记一医案,用生黄芪克,糯米酒一蛊治浮肿,前后共服数斤黄芪而愈,盖浮肿之形成,在于水聚于皮里膜外,使腠理紧固,水被驱逐,肿胀遂消,查黄芪有利尿作用,已经现代科学证实,其治慢性肾炎,疗效甚显,按黄芪不仅有利尿作用,且有补气之功,气足湿退,水肿得消。

3.肾阳虚弱水肿案(慢性肾炎)

马某,女,46岁,病历号51、7、。

去年八月间曾患肾炎,医院治疗,肿消出院。返家后,经常发现颜面及两足浮肿,腰酸胀,头晕心悸,胸闷不思饮,大小便均不畅,周身无力,睡眠不宁。在乡间虽服中药及偏方,迄未见好。

舌苔白腻,脉沉弦。

辨证立法:

前患肾炎,虽经治疗好转尚未彻底痊愈,以致病邪稽留遂成慢性疾患。肾阳不充心阳亦损,浮肿、心悸、头晕、腰酸之症见,命门火衰,导致脾运不健,故有胸闷不食,四肢倦怠无力,拟温肾阳,强心、健脾、行水治之。

处方:

嫩桂枝6克淡附片5克川续断10克川杜仲10克赤茯苓12克赤小豆20克野于术5克淡猪苓10克炒远志10克姜厚朴5克冬葵子12克冬瓜子12克旱莲草10克车前草10克炙草梢3克

金匮肾气丸20克(包煎)

二诊:服药四剂,诸症均有所减轻,病程已久,非数剂即能显效,前方桂枝加至10克,增黄芪25克,再服六剂来诊。

三诊:

服药六剂,浮肿消,小便增多,心悸腰酸均见好转,睡眠尚好,食欲稍强,惟二便仍不通畅。

处方:川桂枝10克北柴胡3克杭白芍10克野于术5克淡猪苓10克赤小豆12克冬葵子15克炒枳实5克赤茯苓12克冬瓜子15克车前草10克旱莲草10克风化硝6克全瓜蒌25克怀牛膝6克炒皂角子(晚蚕砂6克同布包)10克白通草5克炙草梢3克

金匮肾气丸20克(包煎)

四诊:前方仍服六剂,大小便均通畅,食欲增强,精神健旺,未见浮肿,但觉腰酸,近日返乡希予常方。

处方:

每日早服滋肾丸10克,晚服金匮肾气丸10克。

按:慢性肾炎,久久未愈,常致心脏亦受影响,按中医理论言之,君相相资,肾病及心必助命火,相火旺则脾运亦健,浮肿自当消除,故治慢性肾炎往往以金匮肾气丸收功。

4.下焦湿热案(急性肾盂肾炎)

王某,女,34岁,病历号52、11、23。

病已十日,初起症如感冒,旋即腰部感觉疼痛,排尿时尤觉不适,小便混浊,尿意频频,而尿量减少。经西医诊为急性肾孟肾炎,饮食尚可,因排尿频频,卧不安枕。

苔薄白,舌质红,六脉浮数。

辨证立法:湿热蕴郁下焦,肾及膀胱均受其损,排尿不利,腰痛不适。小便混浊者湿热蒸熏之故也。拟清热利湿活瘀治之。

处方:

车前草10克炒韭菜子(血余炭10克同布包)10克海金沙(益元散12克同布包)10克旱莲草10克金银花12克白薏仁12克川黄柏5克白茅根30克赤白苓各10克炙草梢3克条黄芩6克炒泽泻10克淡竹叶6克血琥珀末3克(分二次冲)

二诊:

服药四剂,尿量增多,疼痛减轻,排尿时仍感不适,小便混浊不清。

处方:

台乌药6克川萆蘚10克益智仁5克石菖蒲5克川黄柏5克炒莱菔子10克(布包)滑石块10克(布包)金银花12克血余炭(海金砂10克同布包)10克炒泽泻10克白薏仁12克炙草梢3克淡竹叶6克小木通5克云苓块10克白茅根30克

三诊:

前方又服四剂,腰际及排尿时之疼痛已见好。小便清长不混,拟予丸方收功。

每日早服萆蘚分清丸10克,晚服知柏地黄丸10克。连服十日,白开水送下。

按:中医治肾盂肾炎,以利湿清热法治之,可谓内洗法。污浊排除,热不蕴郁,病痛即解。韭菜子入肾治小便频数尿血,伍血余炭可治尿道炎症,白茅根重亦有消炎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tuant.com/djaj/10516.html


当前时间: